1、2014年,纽约佳士得秋拍上弗朗西斯·培根的《教皇》以4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成交。培根的教皇系列是从西班牙画家贝拉斯克斯创作的英诺森十世教皇的肖像画和谢尔盖·爱森斯坦的1925年影片《波坦金号战舰》得到灵感创作而成的。它成为了该艺术家表达战后的恐怖和人类能做的事情的一个方式。
2、有的知识只需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3、比之同时代画家,培根的作品更令人吃惊,疯狂而无所顾忌。卢西安是他的崇拜者,他同样欣赏培根对于上流社会不屑一顾的态度。”费沃说道,“二人同样非常聪明、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欣赏严肃的谈话,也喜欢风趣和挑衅。他们都喜欢结交公爵和公爵夫人,同样热爱狂欢到黎明。”
4、《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1969年,3幅独立画,私人收藏
5、大都市对培根的刺激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现代艺术,例如:包豪斯设计和电影。培根有出众的视觉记忆,他将柏林的精彩、残酷、新奇和华丽,用光影的形式记在心里,日后创作中总可以看到当时的影子。
6、培根大喝一声,戴尔被吓了一个踉跄,差点再次摔倒。
7、培根认为自己是个玛丽苏,并且内心也是一个十足的受虐狂,他渴望被征服,他想要自己的情人有着运动员的体魄和尼采的心灵,他想要一个凶暴的人来折磨他。
8、在开幕式那天早上,人们在酒店房间里发现了死于药物过量的戴尔尸体。培根以专业的姿态完成了当天的准备工作,维持着迷人形象,整晚和大家在一起。“但戴尔的死深深影响了他。他意识到泼洒金钱,制止戴尔偷窃,剥夺了他的身份,也终结了他存在的理由。”哈里森如是说。(弗朗西斯培根介绍)。
9、年仅36岁的戴尔永远地离开了培根。而在培根的这次展出中,《乔治·戴尔肖像》被认为是培根众多恋人画像中最出色的一幅。
10、不久之后,培根以死亡场景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三联画,其中一幅,是戴尔卧倒在马桶上,往马桶里呕吐。“1972年戴尔三联画的流动形象,似乎是生命从他体内泄漏而出,”哈里森称之为“令人难以忘怀的黑暗哀歌”,“是驱魔,也是驱除心中的愧疚。”
11、作为艺术家的声望渐长,每天花费十多个小时饮酒作乐,培根同时又保持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规律。无论前晚如何酒醉未眠,清晨6点至下午2点,他在沉默中独自作画,他相信创造力会像炼金术一般从自己的无意识中自然流露到画布上。很少有人进入过他的画室。“培根讨厌别人看他工作,”哈里森说,“这种面对面的方式让他感到局促,感觉对模特是一种伤害。”
12、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13、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2018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4、尤其是里面的名句:“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则如修剪移栽。”
15、晚年的培根变得更为平和,他与爱德华兹的关系更像父子之间的关系。培根将爱德华兹设立为自己的惟一继承人。
16、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使得两个人的命运从此改变,一个小偷与一个绘画大家的虐恋开始了。之后,戴尔成为了培根最伟大的缪斯,他出现在了培根的许多画作中。
17、培根的作品以「人的身体」为主题。人体通常被描绘成扭曲变形的,然而人们身上的衣物和周遭的景物却是正常未变形的。
18、回到伦敦时,培根才19岁。他在南肯辛顿区做起了设计师,恰好碰以后成了他的赞助人的男友。但是培根不安于家具设计,他更喜欢绘画,并且细腻地捕捉了当时绘画的转折点:十九世纪绘画多带叙述性,讲述宗教或历史故事,超现实主义则将此全部推翻。培根的成名作基于古希腊传说,他曾提到自己被诺贝尔文学节获得者美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剧作《家人团聚》深深感动,那也是基于希腊古典传说的作品。培根最著名的《三张习作》便运用了宗教三联画的形式。
19、这幅作品是培根对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作品的再创作。培根对这幅画作非常满意,认为是自己创作的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画作中的教皇坐在宝座上,隐藏在半透明的帘子后面,他的头部好像是在快速摇动,咆哮着的表情,配上画面底部放射性的褶皱,营造出一种将要冲出画面的视觉感,令观赏者感到震撼。培根运用了教皇专属的紫色调,配以金色的线条勾勒,突出了教皇的尊贵地位,通过咆哮放大了被委拉斯凯兹隐藏起来的教皇暴躁易怒的性格,表达了他对战后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的质疑和恐惧。
20、1954-1961年是培根艺术的新阶段,他开始发展一种变形程度稍低的风格,更直接地基于当时的生活,有时是其特定的朋友、熟人。至1957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都绘在深蓝的背景上,新鲜的颜色被小心翼翼地涂抹于被弄污的背景之上。这一特殊技术有时给形体以一种非实体的、鬼魅般的形象。50年代晚期至60年代初,受到凡高的影响,培根的作品开始走出“黑暗”进入“光明”,并开始绘制一些凡高作品的变体,如《路上的画家》。当然,培根作品中与实物等大的形体、作画时的狂暴的笔触,都与凡高的小型绘画有明显区别。1961年以后培根的晚期风格成型。晚期的作品有这样一种倾向:表现强光照射下的单个人体(常为男性),站或坐于一个幽闭恐怖的无窗的室内。培根还经常画他自己及好友的小型头像作品,有时这些画结合成三联画的形式,如《三张头像习作》,同一个头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描绘。与早年对存在诸形的变化不同,培根晚期的作品主要包括他所认识的特定的人的画像,由此也更密切地与他的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其绘画素材不是来自活人,而是出自记忆与照片。培根发现在没有模特的情况下,他能更轻松地以粗暴之力为画面带来紧张之感。为了脱离传统的绘画程序和探索新的可能性,培根开始采取随机方法——往画布上甩溅上一抹颜料,将其视为一种与他所喜好的赌博近似的冒险行为。他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研究过尼采著作、样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绘画,并深受北欧怪诞风格画家的影响。他习惯使用人物形象作为图画设计的基础,并使画中可视世界的物体和场景带上感情色彩。他常从过去大师的画中选材,然而他对这些题材的态度受制于个人经验和内在的极度痛苦,这是一种幻灭的、兽性的恐怖感情,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机。
21、他《新工具论》,之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意味着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的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培根的遗著后来由一些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22、为本,改画成50多幅《肖像研究》的变体画作品,
23、这天,在伦敦南肯辛顿的一幢马厩改装成的二层楼房里,培根正在屋内收拾东西,忽然听到一声巨响,隔壁房间的屋顶竟然塌了,而且还掉下来一个人?!
24、约翰•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和“道尔顿分压定律”,道尔顿患有色盲症,他研究并发表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主要著作《化学哲学的新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