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抱薪救火)。
2、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3、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4、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6、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7、像这样用黄金去喂饱那些贪婪的饿狼和毒蛇,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抱薪救火)。
8、魏王没听苏代的劝告,还是决定将南阳地区割让给秦国求和,结束了这场战事。但是秦国得了南阳,也并没有因此真的罢手,在其后的近四十年间,仍不断地强占魏国的土地。到公元前225年,魏国终于为秦所灭。
9、孩子,你读书虽苦,但父母更不易!写的真好!
10、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
11、当今社会,抱薪救火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造成社会腐败的根源之一。
12、股市都已崩盘了,分析师还在劝投资人继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13、故事: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吞并邻近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有一回,秦国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啦。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要吞并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14、那家伙被人识破把戏,不得不抱头鼠窜,逃之夭夭了。
15、(解释):窜:逃匿。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苍黄逃跑的狼狈相。
16、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中国精神”系列图书《小英雄杜伏威》中的《抱薪救火不可取》这个历史小故事。
17、其次,不能为了消除暂时的灾祸,而采用一味忍让的态度。
18、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9、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抱薪救火成语故事3成语抱薪救火出处:
20、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xī)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21、事与愿违 以火救火 弄巧成拙 雪上加霜 拔苗助长 背道而驰 急于求成 戴盆望天
22、(成语举例)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抱薪救火成语故事7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23、 小朋友们,你们理解“抱薪救火”的意思了吗?造个句子写在留言区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24、辨析:“抱薪救火”与“雪上加霜”意义相近,都有使原本不乐观的场面变得更加严重的意思。区别在于“抱薪救火”强调的是原本为了解决问题,结果没有用对方法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雪上加霜”强调的是接连遭受灾难,让原本不乐观的场面更加难以掌控。
25、这样哪里能够救火呢,这不是让火越烧越旺吗?
26、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27、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劝魏王向秦王割地求和。
28、当刚刚入学的孩子,向你炫耀他新学到的成语时,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释成语背后的故事,从而让他体会学习的快乐?
29、妈妈晒出一张照片,看哭所有家长!孩子你辛苦了……
30、公元前273年,秦国再一次攻打魏国,把魏、韩、赵三国联军打得大败,联军战死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31、立委批评金钱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32、(近义词)釜底抽薪、拔本塞源拓展资料:例句:
33、(英语):dosomethingtomakethesituationevenworse
34、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35、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有时是因为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质,使自己遭受损失。
36、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37、(出自):《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8、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39、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40、引证:咫尺的~,霎时间月缺花飞。◎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41、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非常猛烈。
42、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43、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四个城镇,并斩杀了四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十五万人,赶跑了魏国的大将芒卯(mǎo)。
44、但是没有一个方式来过滤和分类这个信息,使用历史就像试图抱薪救火。
45、魏王左右为难,可他还是决定为了避免战争,换来暂时的安宁,就把南阳割让给了秦国。
46、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47、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劝魏王向秦王割地求和。
48、他们斗得这么激烈,是因为你那次调解不当,有如抱薪救火。
49、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灭灾害,结果反而使灾害扩大。《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50、哎!你这样对我,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灭。
51、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非常猛烈。
52、因祸得福 弄假成真 如愿以偿 尽如人意 称心如意
53、(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4、(3)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55、释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56、例句:在这件事上,我们想法~,恐怕无法合作。
57、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58、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9、但这样做并不能够挽救魏国,因为它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在消除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