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道家经典句子)。
4、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5、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6、⼤成若缺,其⽤不弊。⼤盈若冲,其⽤不穷。⼤直若屈,⼤巧若拙,⼤辩若讷。
7、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0、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3、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9、(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0、道家虽然学派上有所区别,但就其主旨来说是相通的:以“道”为本,自然无为。
21、天行不已,终而复始,故能长久,轮复其所转,故能致远,天行一不差,故无过矣。
22、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2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6、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7、(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28、(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30、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1、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3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34、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练,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
35、普通的白色石头看起来像美玉,奸邪谄媚的人看起来像贤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为人处事时,有时会被表面的虚伪所蒙蔽,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辨别事物的真伪。
3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37、以上这些出自道家经典的句子,都是历经千年流变依然脍炙人口,盛行不衰的智慧之语。但其中最经典的,应该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莫属,这句话,在小说、影视作品中经常登场亮相,想必大家经常听、也经常引用,但也正是这句话,暴露了我们最常犯的国学错误。
38、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3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0、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4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4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3、第十洞天: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位于浙江仙居和临海两县之间的括苍山。
4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6、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4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8、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4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