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4、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孔子语录论语全文)。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6、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8、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0、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1、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12、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日: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见《论语雍也》)。
13、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14、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6、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17、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18、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2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2、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24、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26、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27、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8、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29、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30、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3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2、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4、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35、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36、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3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8、子在陈,日: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39、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40、(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4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4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3、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44、(“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5、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47、(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8、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49、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
5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52、孔子语录,是由丁往道精选《论语》中一百则,分为“论仁”、“论礼”、“论孝悌”、“论政”、“论知行”、“论教与学”等十二个主题,将孔子对道德、教育、修身、齐家、治国的看法和他的崇高理想系统地表现出来。
53、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5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56、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5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9、孔子说:我15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30岁,完全成熟。到40岁,已经不会陷入迷惑了。到50岁,懂得了天命。到60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70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