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
4、②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5、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必修三《过秦论》)
7、(“更相”,相互;“是以”,因此;“区区”,拳拳私情)
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9、关注「学习语文」,回复数字查看5月热门26篇语文干货
10、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性的错位,误入陷阱。
11、懂得了判断并还原文言文倒装句的方法之后,会发现这个知识点其实并不难,但如果不清楚其语法原理,就很容易陷入翻译的误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将以上的内容熟练掌握之后,就能迅速地解决“定语后置”的问题了!
1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13、在分析句子成分的时候我们说过,定语是修饰和限制主语、宾语的部分,在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中,定语的位置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位置之前,比如“美味的饭菜”、“鲜艳的花儿”、“我的语文书”……这是一般的语序,那什么样的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呢?简单来说,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的句子,就是定语后置句。
14、(“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
1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16、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18、A.大王来何操?
19、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0、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遗憾)
2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24、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25、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26、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27、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侥幸地寿终。
2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29、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宋 有何罪?
30、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31、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32、侣: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以……为伴侣。
33、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34、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3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36、②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7、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38、B项,画线词解释正确。句意: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39、古人写文章,很多时候讲究对仗工整,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利用这一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40、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41、④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4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必修五《陈情表》)
43、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44、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4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46、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47、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48、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因此我的心愿是不能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
49、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
50、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51、(“言”,助词,无实义;“焉求”,宾语前置,追求什么)
52、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留,久留)
53、(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54、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