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3、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4、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5、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6、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7、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0、出自《劝报亲恩篇》。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11、出自《大学》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12、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关于孝的名言哪些是孔子说的)。
13、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14、生命本身就隐藏着不堪一击的脆弱。别让孝心迟到,莫让父母久等,及时行孝,但求无悔!
15、有的时候,父母或许什么事都没做,仅仅因为自己心情不好,便忍不住对他们冷言冷语,说到底还是没有保持一颗平静恭顺之心。
16、孔子说:“你真是个无知之人啊!知道吗?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有四个诤谏之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三个诤谏之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遭到颠覆;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两个诤谏之臣,那么宗庙就不会被毁灭。父亲有了敢于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勇于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子女一味顺从父母,怎能说是孝呢?臣子唯命是从、不敢犯言直谏,哪里配得上忠贞二字?弄清楚了什么时候该听从、什么时候不该顺从才可以谈论孝顺与忠贞。”
17、从这个意义上再推而广之,能够去关爱别人的父母长辈、善待别人的孩子与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仁”。
18、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19、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2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21、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22、”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23、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24、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劝报亲恩篇》
25、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26、现在又讲到孝道中仁的范围,他说对于父母的过错必须“几谏”。什么叫“几谏”呢?我们好几次提到孔家店被打倒,都由孔家店的店员搞错了观念而出的毛病。宋儒以后论道学,便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名训出现。因此“五四运动”要打倒孔家店时,这些也成为罪状的重点。其实孔子思想并不是这样的,天下也有不是的父母,父母不一定完全对,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不对的地方,就要尽力的劝阻。“见志不从”就是说父母不听劝导的话,那么就“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只好跟在后面大叫、大哭、大闹,因为你是我父母,你要犯法,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不对的。你是我的父母,我明知道跟去了这条命可能送掉,因为我是你的儿子,只好为你送命,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这种孝道的精神,也并不是说父母一定会不对,只是说如有不对的地方,要温和地劝导,即使反抗也要有个限度。总之,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把道理明白地告诉他,可是自己是父母所生的,所养育的,必要时只好为父母牺牲,就是这个原则。
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8、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29、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30、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33、但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竭力呵护,而没有子女给予父母的反馈与回报(“乌鸦反哺”是为了让人们行孝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并没有事实上的依据)。
34、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作为父母一直为子女的疾病担忧,为人父母一直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孩子如果生病他们是非常担心的,作为子女的如果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下心谨慎一些,不让父母担心,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正所谓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让父母知道自己开心的事情她们也会很开心的。
35、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从小就喜欢学习,周游各诸侯国,(没有照顾好父母)回来他们已故去,这是过失之一;我好高骛远,不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不愿在庸君手下做事,现在年岁已高仍一事无成,这是过失之二。我曾与朋友交往很深厚,但也都逐渐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止,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时可父母却都故去了。过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再也见不到的是双亲。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双亲)。”说罢立刻便死去了。
36、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7、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38、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39、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这句话是孔子说的,他认为弟子们在父母面前就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对所有的人都要友爱对待,亲近那些有仁慈的人,孔子的这句话表达了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是儒家理论的一个基本的理念。孔子的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现在的社会上,做人要有博大的胸怀,对待每个人都要友爱,不可以有厌恶、嫌弃、嫉妒、刻薄的想法,爱天下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如果遇到有道德修养的仁人,要多亲近,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帮助自己完善自己的品格。
40、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4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