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2、用仁义以治天下,行礼乐以变海内,公赏罚以定干戈。——《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3、阮小阮小阮小七每人带了几名渔民跃入水中,摸到官兵乘坐的船底,各施所能,把船底凿通。众官士见船漏水慢慢沉,纷纷跳水逃生.何涛见此情景,无奈只好带人回州复命.晁盖等人见官军撤走,便弃舟登岸,直往梁山走去。
4、远眺望见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兵将;大马金刀,杀奔白龙庙路上来!(水浒传好句赏析)。
5、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
6、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7、赏析:写林冲心细,入庙掩门抵石,点滴不乱,处处描摹林冲性格,也为下一步纵火者不得门而入,林冲偷听到了事情原委做了伏笔。
8、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9、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10、B.上片中的“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
11、赏析:林冲本是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却说自己与高俅交恶,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生动的展示了林冲这个下级封建官员在官场社会生活中忍气吞声以求生存的苟安性格。
12、 (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13、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14、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不识愁”和“识尽愁”、“少年”和“而今”构成对比。
15、 宋江演技逼真,故意给辽国劝降设置困难,如吴用所说。
16、最早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17、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本句大意是:君子只问自己有什么灾祸,而不问自己有什么福分。是君子,就有一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胸怀和气质,他不怕灾祸,敢于正视现实,去经受灾祸的磨练,所以他敢于“同灾”。而去寻问福气,则被认为是贪求和没有出息的行为,故君子不屑。
18、恰是寒冬气象,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纭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19、这首词是通过少年与而今,无愁与有愁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20、——《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2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22、经过:宋江带兵一打祝家庄,命石秀、杨林去探庄。杨林被擒,石秀遇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走法。祝家庄伏兵齐出,梁山人马迷路,幸亏石秀赶到说出暗记,花荣射落号灯,人马才得安全退出。
23、赏析:写景佳句,字字如金,描摹入神,写的舒缓从容,细品如如化境,一个卷子,漫天飞雪舒缓沉实之态毕现。
24、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水浒传·第十二回二》
25、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26、B.上片中的“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
27、《水浒》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于人物塑造上,全书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水浒》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28、《水浒传》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
29、结果: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30、《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1、对,那个小卒。他已经龙套到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的地步了,施耐庵对他只是用一句“那军校”来代替。
32、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赏析:林冲本是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却说自己与高俅交恶,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生动的展示了林冲这个下级封建官员在官场社会生活中忍气吞声以求生存的苟安性格。
33、一首回目诗,体现了宋江的仗义、悲愤、忠诚以及矛盾。宋江虽葬送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前途,但毕竟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作为一个小吏,竭力使忠与义两全,可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使宋江不得不走向堕落。这个脍炙人口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努力追求忠义双全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有远大抱负的英雄形象。他最后的结局则令人叹惋,可歌可泣。
34、两个待向前,只听得殿前又卷起一阵怪风,吹得飞砂走石,滚将下来;摇得那殿宇岌岌地动;罩下一阵黑云,布合了高低,寒气侵入,毛发竖起。
35、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36、相机行事七上八落七损八伤七上八下弃邪归正缺一不可人非草木如饥如渴人困马乏人山人海
37、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不分远近,岂顾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
38、远远望见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兵将;大刀阔斧,杀奔白龙庙路上来!
39、弃邪归正、缺一不可、人非草木、如饥如渴、人困马乏、人山人海
40、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41、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赏析不太对,但大致意思就是这个啦)二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42、主要情节: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密筹打盖郡,计鸩邬梨
43、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44、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