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名额有限,报名成功后请尽量出席,多次缺席的读者未来参与活动的资格可能受影响
2、2015年11月,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的木心美术馆开馆;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现任馆长为著名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先生担任。从2016年开始,这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
3、6)但愿我是黑暗,我就可扑在光的怀里。--木心《夜謌》(木心先生编年事辑)。
4、他不写回忆录。他说,回忆录很难诚实。但有谁到了中年晚岁而不回想自己的往昔吗?遗稿中,我发现他在世界文学史讲稿最后一页,写着平实而简单的记述——那年他大约六十六岁——某年在哪里,某年到哪里……这是他唯一的“年表”,自己看看,没有发表的意思。近时木心遗稿拟将出版。在数十册小小的本子里,不下十次,他零碎写到某段往事,同样简洁,譬如抗战期间避难嘉兴的一段:
5、忆写往事,木心鲜少渲染,直陈年份、地名、街名、人名。遗稿的好几处页面写满名字,譬如:
6、4)三十多岁,是受骗的年龄,自以为不像少女那样容易上当了,又心虚得认为别人已是不要她上当了。--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7、听众人数呢,木心本人说“风雪 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 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 ,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 ”
8、7)不可能有真理,仅只是热情,无所谓思想,至多得到些感觉。
9、18)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讽评雨中的战场--任何事物,当它是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10、他出身在浙江乌镇首富之家,大作家茅盾是他的舅舅。1948年上海美专毕业后任教,同他的老师林风眠一样,喜欢用中国水墨写意山水,视角构图则完全是西画的方式。但林老师画风更浓丽,木心呢更冷淡朴素些,画风介于象和相象之间。△木心画作
11、说尼采是哲学家,太简单了,我以为他是:一个艺术家在竭力思考。
12、自2012年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破土动工,为期四年,于2015年11月15日正式开馆。这是木心先生身后的大事,也是他家乡乌镇的大事。木心先生留下的全部文稿、画作、乐谱,悉数作为馆藏,成为今后展示、研究、交流、传播木心艺术的一流场所。馆长陈丹青与他的团队为美术馆开幕,策划了林风眠、尼采、圣经三项特展。出席开幕典礼的将近四百位来宾中,有国内二十多家美术馆馆长,木心先生的生前好友陈巨源、巫鸿、童明及陈英德夫妇,还有来自德国尼采故居和文献中心的艾岑伯格,来自美国的诗人科恩、学者彼得。
13、乾隆时期的文字狱,主要和重要文人都没受累。明朝文字狱才叫厉害,让文人不敢写,顾晚明尽出小品。
14、“风啊、水啊,一顶桥。”……人生这样的结束,对于少小离家,中年赴美,暮年落叶归根的木心先生来说,是不是圆满?或许,我们并不能知。
15、文革后,他遇到生命中的贵人,被起用为上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工艺美术大展的总设计师,从此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16、我不认为谁能写谁的传记。人,人的一生,何其复杂,而况木心。早年我曾热心读过一二册《鲁迅传》,丝毫不令我豁然明白鲁迅,那是另一人的想象,另一人的手笔,读过即忘,而每次读鲁迅的随便哪篇短文,我好似和他面对而坐。
17、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本书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300多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如格言一样简短而智慧深刻。
18、15)世界是一口钟,敲在任何地方都会响的。——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9、她却认为:“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