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历史的天空中,上世纪40年代,育才学校便在寺内设有音乐、舞蹈、文学、绘画、自然、社会、戏剧等班组,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课程,艾青、贺绿汀、戴爱莲、章泯等知名人士都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在校任教。
2、儿童具有很大的创造潜能,他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我们要注意开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解放他们的头脑和双手,为他们的发明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教育,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潜能。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要求,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3、但是我转而一想,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施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读懂唐诗宋词的耐心,去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当孩子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教师更应当依据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德育管理工作实现真正的对症下药。面对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我对凯凯说:“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十分宝贵。”
4、培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5、倪闽景:家长的这种担心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三个认知误区。
6、近年来,育才学校以传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核心,重构生活教育主题课程,提出“做生活的主人”办学理念,将陶行知“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小先生”文化打造成学校特色文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双减政策)。
7、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校,弘扬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内核,“求真,做真人”是我校的校训。我们将陶行知的重要教育理念贯彻在学校“真人课程”的实践中,以“真知、真悟、真行、真做”系列课程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培育“行知小真人”,切实落实“双减”精神。
8、历史朝代更迭的周期律,本质上是因为每个时代的技术发展了,但是社会关系没有跟上,从而产生的颠覆性动荡。同理,如果科学技术发展了,教育方式还因循守旧,教育出来的人才就会被时代淘汰。只有让学习的方式同步产生进化,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未来发展的前列。
9、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历经艰辛无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中国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创造并形成了独具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他对幼教事业发展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搞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要求,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10、倪闽景: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来源于学习的机理,也来源于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了解脑科学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脑科学在学习方面的新发现,以此来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同时要关注科技与社会不断进化的趋势,把握技术对社会产生的颠覆性改变,深切理解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需要,以此来凝练教育教学的方向性。
11、在这里,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他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还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双减政策)。
12、所以,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谓的师爱,就是“有教无类”,对待无论是怎样的孩子,都充满了关切之心。孩子们入校时,有的可能已经认识上千个字,又十分乖巧,而有的孩子可能一个字都不认识,而且行为习惯很差,这个时候最能看出教师的爱心。如果对于“落后”的孩子态度嫌弃,只爱那些“可爱”的孩子,那就不是真正的师爱。所谓的教育智慧其实还是“因材施教”,这是教育高质量实现的保障。很多人将“因材施教”的“教”字理解为教学,那就贬低了孔子对教育的洞察。这个“教”绝不仅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业基础情况来布置不一样的作业、提不一样的问题。这个“教”是教育,是育人。所以说,看见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眼睛放光,不抛弃、不放弃,甚至是认为教育机会来了的教师,才是真正有教育情怀的人,那就是爱与智慧。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达到这个境界,家长们就不会焦虑。
13、一是d政干部共建“评价观”。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邀请市级专家作专题报告,从区级、部门及镇街领导等d政干部层面共建教育评价改革观,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14、记者:曾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对社会的未来还有美好的期许,那就应该让今天的校园发生改变。现在我们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时间表直指2049年。今天坐在教室里的孩子,27年之后,正值人生中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龄。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赢得国际间竞争的关键,就取决于今天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教室是孩子成长的平台,不论什么样的改革,都要从教室里生长。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营造怎样的教室新生态?
15、五年级学生自控力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儿童正处于青春期早期阶段,青少年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有要求摆脱成人外力控制约束的倾向,被动控制作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发展成熟,主动控制又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于是就会出现“失控”,表现为五年级自控水平明显下降。
16、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陶行知先生的三句名言。他这三句名言对我个人的影响也非常大。最让我感动的这三句话,和我前面讲他的精神情怀,是完全是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大家很熟悉的。第一个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十六个字是很简单的,我觉得我们现实的教育,离陶行知先生的期许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可能还不止。
17、记者: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元宇宙等新名词的出现也为教育发展注入全新的想象力。这一系列的新变革对我们未来的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
18、哈佛大学的学者曾经对那些从小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做跟踪研究,得出一个令很多人意料不到的结论:成年后,前后者的就业比例为15:犯罪比例为1:且前者离婚率更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更低。家务劳动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被需要,从小自理、自立、自强,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9、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学校管理改革和实施“双减”政策的热点问题。
20、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于当代教育究竟又有怎样的启发?
21、 建立于1921年,陶行知为主任干事,蔡元培、黄炎培、熊希龄、郭秉文等为董事,梁启超、孟禄等为名誉董事,主要成员还包含胡适、陈鹤琴等,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救国社团,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专业化、科学化、世界化进程。
22、下面我要讲的,是导入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很多来自于我们日常的学、教和学校。现在,一个全球性的危机来自什么地方呢?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或者说不一致。这张幻灯片所显示的,就是学、教和学校三个不同的纬度,来描述教育的一个整体性活动,不同的持份者对它们的看法不一样。我把持份者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一类是组织。之所以对学、教和学校有不同的期待——甚至是矛盾的期待,实际上是因为这些个体都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说,教师、校长等管理人员、学生乃至家长等等,他们每一个每一类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群体。还有公众和公知——我讲的是有良知的公知。
23、在2022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四届“行知杯”征文评比中喜获佳绩!
24、每周劳动类:每周劳动即每周一节的劳动课。学校结合实际,开发了自己的劳动课程,包括认识农具、制作农具、认识种子、栽种、施肥、除草、浇水、捉虫、烹饪、养殖等。
25、第家长认为多写作业、多参加培训班对提高成绩十分有效。其实,教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孩子不是机器,并非作业越多成绩越好。PISA(国际学生能力测试项目)用全球几百万学生的测试数据告诉我们,15岁孩子的周作业量最好控制在2小时之内,作业太多学生成绩反而下降。PISA还表明,校外补课与学生成绩相关性并不大,而与学习主动性和师生关系相关。
26、第二句话也是他很强调的,就是体现他大爱的一个精神和实践。他讲什么呢?就是人像树木一样要尽量使他长大,不能要求他们长得一样高。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比喻,一个很朴实的比喻,就是每个学生和孩子都有天然的长处和短处,正如我们改进科学所强调的一个哲学理念。为什么需要改进呢?因为我们是不完美的,我们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改进才是永恒的。如果我们已经都完美了,我们的教学、教育、政策都很完美,可能就不需要改进了。
27、三是家庭社会共识“成才观”。成立区级家校社共育专委会,建好专家团队、指导团队、讲师团队三支队伍,打造校内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网络家长学校三级阵地,构建供给、平台、评价三大体系,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双减”政策解读,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成才观,引导社会形成科学用人观。
28、记者:作为孩子生命成长中除了父母之外的重要他人,教师的育人观需要从“关注分数”转到“关注每一个生命”上来。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怎样的要求?
29、如果孩子学习的动力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如何形成学习自主性?整日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无底线的竞争,怎么能培养出良好的生生关系?培训班连轴转,孩子疲于招架、家长应接不暇,怎么能发展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双减”是让孩子提升自主能力、情商和韧性的关键所在。
30、充分发挥合川区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机制作用,强化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多向联系;打造以家庭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社会为依托的全员育人体系,全面建设“新课堂”,提质推动教育减负落地。
31、下面,我想谈谈教育改革科学中国探索的前沿进展。去年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上,我们专门用两期的篇幅开辟了一个“教育改进”专辑,一共发表了六篇论文。这六篇文章可以说是中国教育改进科学的开辟性论著。此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系统的专业论文和学术成果。前面提到的我们这本专著,也应该是第一本关于教育改进科学的中文专著。我们还跟教育科学出版社合作,准备出版《教育改进科学——全球视野下的理论、实践与前瞻》丛书。初步的计划,是每年出版1-2本。前面的那本就是这个丛书的第一部。另外,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出版英文的论著,包括这个今年刚刚发表的一篇文章,专门对教育改进进行了界定。我和同事在英文期刊《北京国际教育评论》上编了一个专辑“后新冠时代全球视野下的教育改进”。这些都是已经发表了的。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也许有参考价值。
32、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33、记者:对家长来说,“双减”也是一次思考教育观的新启蒙。在“双减”背景下,家长需要重新审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以及幸福与成功的关系。在您看来,优秀的人才成长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关键词?
34、本次“双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布局,是指导学校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坚持落实“增强学校主阵地功能、增强校内教育质量”精神指示,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在课后服务方面初步进行了一些尝试,力图探索适合我校“双减”的特色化之路。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课后服务,并开展基于学生需求的作业管理与设计的科学化研究,进一步探索“双减”深入实施的路径。
35、德育思想居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首位,是其教育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德育思想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具有实践性、进步性和人民性,对于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36、3月累计本土感染者超10万例!吴尊友谈为何必须坚持动态清零——
37、周玉婷(《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解放”》)
38、如,在“爱莲行”活动课程中,孩子们春天种莲藕、夏天赏荷花、秋天摘莲蓬、冬天采莲藕,通过诵吟荷花诗词、绘画荷塘美景、欢唱荷叶舞歌、脚踏荷韵舞步、举办全荷盛宴等活动,让学生接受诗情画意的美育、劳动体验。通过刺绣、编织活动课程,孩子们累计创作了两万余件刺绣、手工、编织等工艺品,赠予国内外来宾;石磨豆花课程让农村孩子学会了新的生活技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亲手制作的豆花在重庆市“寻根乡愁留住农耕”乡村学校少年宫现场展示会上受到好评。
39、许多教师和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应该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活的重要性,一味的以书本为主,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就只依据书本上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忽略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有一次,一位老师在组织科技活动――电的用途,并没有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在教室里通过简单的开灯和关灯来向幼儿说明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显然,她这样的做法太过简单,涉及的方面太少。电的用途很多,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没有电小朋友们就不能看喜爱的少儿节目,不能上网,不能在儿童城堡里玩耍,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电就做不成。幼儿教师这样的做法对幼儿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学习,而且还会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懂得热爱生活,也不懂得怎样生活。
40、倪闽景:婴儿一出生,就开始用好奇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感知着他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从这时起学习就开始了。所以,学习力是关乎人生存、成长、成才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