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彬彬有礼偏重在对人有礼貌;文质彬彬不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人的气质。(无能为役的造句)。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答案)(1)危险(2)疑惑(3)近于,几乎(4)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5)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6)近于,几乎
4、本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变本加厉 无本之木
5、(9) (20山东卷)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辞:推辞
6、(5)(20全国卷Ⅰ)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躲)耳 殆:大概,恐怕
7、(4)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8、(6)(20全国卷Ⅰ)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9、皇帝信任太监这个事情,看起来荒诞,其实也很合理,他能信谁呢,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家,而小皇子们归根到底,是跟太监们一个家的,是太监在伺候、陪伴、讨好他们。人都是有感情需求的,对皇帝来说,兄弟不可信,臣子须得防,只有这些太监,因为能力有限(至少起初看起来是这样的),倒是能交付一些私事。
10、(10)(20全国卷Ⅱ)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道:道路
11、(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12、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推辞
13、(8)(20全国卷Ⅰ)帝临哭,辍朝三日 朝:朝拜,朝见
14、他看见亚瑟先生高踞在桌子上,不觉一愣,露出了无可奈何的伤心脸色。
15、(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
16、沈家庄:宋词之“俗”,其内涵应包括世俗、通俗、朴率、自然等数端,其中“世俗”应是“新声”的突出个性。宋词所反映的世俗民情、世俗观念与世俗生活, 是其作为“新声”的文学本质所在,是其区别于历代正统诗文的文学新价值。宋词首先是世俗的文学,无论言辞纯雅抑或通俗,其本质都是世俗的。语言之典雅只是作品的外在表象,尽管许多宋词(特别是南宋词)言辞典雅或介于雅俗之间(文学史论域所谓“词的雅化”),而我们仍然不能在这个意义上确认宋词“雅”的品格。
17、意思: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18、(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班固《苏武传》)
19、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20、(答案)(1)朝拜,朝见(2)使……朝见、朝拜(3)朝代(4)朝廷(5)早晨(6)朝廷(7)朝廷(8)上朝(9)朝拜,朝见
21、理学家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发表政见,表述庶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这也是理学在宋代未能成为官方学术,甚至在南宋中期被当作“伪学”而受禁止的原因之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南宋词出现由平民化向士绅化复归的倾向,即由俗文学向纯文学靠拢的势头。由姜夔到张炎,词的雅化和诗化过程,反映了这一文化选择的微妙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南宋词的复雅过程,主要表现在语言的雅化和抒情的含蓄内敛, 在题材选择和主题确定方面,大抵仍保留宋词平民文化的俗文学性格,这在姜夔、吴文英等词人的创作中尤为明显。
22、心劳意攘、劳燕分飞、费力劳心、饥饱劳役、宵旰忧劳、舟车劳顿
23、(6)(20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 被:表被动
24、(6)(20浙江卷)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乘:车
25、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
26、(3)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7、例句2:一位友人,大学毕业后面对职业选择,从起初的雄心壮志,演变为浅尝辄止、徘徊不前。
28、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29、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