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
2、1933年,茨威格被迫害离开萨尔茨堡流亡英国。 1940年他加人英国国籍,随即前往南美,住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3、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等。
4、茨威格不仅知道并且把握了这一点,几乎不让任何的插话或者无用的描写引导提示和中断倾诉者,从而削弱了表现的力量。大段连贯的、急切得近乎神经质股的告白,与其说是对人倾诉,不如说是独白,一种游移于社会边缘的焦灼不安状态下的喃喃自语,一种借助陌生人这个介质对往事的重温。
5、茨威格自杀之前,德国法西斯上台,纳粹分子陷入狂热状态。他们焚烧进步作家和犹太作家的书籍,以表示对法西斯主义的信仰,对元首的忠诚。大批进步人士,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作家受到迫害,关进集中营,或被迫流亡国外,德国国内一片白色恐怖。(茨威格有什么之称)。
6、1899年茨威格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 。(茨威格有什么之称)。
7、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人们精神心理的真实图画,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中不曾出现过的心理深度,因此,茨威格享有“心理诗人”之美誉。 高尔基说“以其惊人的诚挚的语调,表达了对女性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的表现力使我极为震动”。
8、在19世纪下半叶,维也纳作为奥匈帝国的首都,已成了欧洲著名的古典文化中心 。
9、于是,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不是肉体的疲劳,而是心灵的疲惫。所以他在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之后,选择和夫人服毒自杀。
10、他们此次去南极极点被称为"伟大的悲剧"他们的精神很伟大他们充分表现出一名敢于为人类献身的英雄的精神与对事业的执著和伟大的集体主义.
11、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12、茨威格笔下人物的奇特行为常常突如其来,常常有违一般意义上的伦理道理。所以,当激情过后,当事人或羞于开口,或不屑于与世俗妥协,把自己的真实绽放暴露于世人,被世人所嘲弄甚至耻笑。
13、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
14、《纽约时报》登载的有关所罗门研究结果的文章引发了读者的来信,该报后来发表了其中几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队友面临的是同样寒冷的天气,他们成功的原因只不过是准备更加充分,因而成为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人。
15、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16、茨威格的小说艺术基本上还是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的范畴与传统。
17、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18、但人心灵的负荷不致过重,一旦到了极限,倾诉的欲望会席卷一切,这些压抑过久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人,需要遏上合适的对象和合适的时机,语言就会排山倒海,不可阻挡。
19、茨威格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这个时代的弃儿,最终以自杀抗议屠杀,以此作为与那个世纪最后一搏,在充满血腥与罪恶的二十世纪奏出了一曲绝响,留给后人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哀惋。
20、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21、大凡自杀,多半缘于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对于身怀忧患意识而又无力同命运抗争的文人尤其如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类执着的精神于飞蛾扑火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专注于自己所追逐的目标,甚至不惜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正是这种方式,二十世纪才诞生了那么多悲剧性的伟大人物。
22、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2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24、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惟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
25、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26、1920年至1933年间是他创作的繁荣时期。在这期间,他撰写了多种名人传记,如《三位大师》、《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等等。
27、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28、1902年,他到比利时访问了著名诗人维尔哈伦,之后用两年时间翻译了维尔哈伦的诗。
29、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30、他没有德国作家故弄玄虚的通病,没有玩深沉的“哲理思考”,也没有为卖弄渊博而故意生造出来的古怪词句。茨威格这种纯正真切平易近人的风格,是他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茨成格既是个杰出的艺术家,又是个能给人以慰藉、启迪的朋友。
31、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3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33、茨威格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流亡海外。虽然他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上的折磨往往甚于肉体上的酷刑。茨威格身在国外,没有受到他的亲友们遭到的厄运,但他去国离家,成为四海飘零的流亡者,内心同样各受折磨。他那敏感的心灵,既承担着自己的痛苦,也分担着在祖国受迫害的亲友、同胞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