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是诸葛长青原创文章,图片选自网络。欢迎转发,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2、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3、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孔子去世后,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论口口相传,并记录下来,形成了《论语》。《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共有三个版本,一是鲁国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二十篇,二是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二十二篇,三是从孔宅夹壁中发掘的《古文论语》二十一篇。现存《论语》20篇,共492章,每篇取首章首句的前两个字为标题,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6、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8、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论语图片)。
9、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0、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11、《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12、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3、机缘成熟,诸葛长青拜师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王守常先生,请他给予指点。
14、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5、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6、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17、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8、④《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孔子一向不轻易以仁许人。那么,在他心中,“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20、“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读《春秋》后的感叹之言。大意是自从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大国争霸,小国沦亡,礼崩乐坏,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