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只有那些具有仁德之心的人,才能够公正的爱护好人,憎恶坏人。
3、译文:孔子说:“颜回真高尚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一个简陋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那样的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真高尚啊!”(论语名句及释义)。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6、(译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9、?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家有孩子的不要错过!
10、(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1、孔子从来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所以,年轻人不要慌,世界那么大,想去看一看的,和父母沟通好,就大胆去吧。
12、这里的“三”,意思是多次,不是具体数字。因为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很难察觉,所以一天要多次的反省自己。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14、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
1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6、(译文)士(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弘大而(意志)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如若)把(实现、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算得上)责任重大吗?(如若)(直到)死而然后停止,不也(算得上)路途遥远吗?
17、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
18、(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9、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3、⑤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25、(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26、(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27、(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2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9、(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30、(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3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3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33、? 小学语文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建议收藏!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孔丘《论语·公冶长》
35、这里的原壤是孔子的老友,好友相见,小打小骂,其实是一种亲热表现。就像“老不死”这个称谓,也经常被一些老夫老妻用来秀恩爱。不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到了元明时期,已经普遍作为不敬语了。
36、译文:孔子说:“不分是非的老好人,就是败坏道德的小
37、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38、(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39、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承天之佑的优秀品质,做一个不拘一格的人。
40、 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41、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42、(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3、(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44、(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5、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46、出自《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释义: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可见,「君儒」的寓意,表达的更多是一种风度和修养。引申为有学问,睿智。寓意男宝宝博学多才,正直尊贵。而且「儒」的本意是柔,表达为人处世都需要柔和,引申男宝宝性格平和,平易近人。解释:指有学识、有修养、有学问的人。用作人名意指睿智、智者、博学多才之义;“君儒”的寓意,表达的更多是一种风度和修养。引申为有学问,睿智。寓意男宝宝博学多才,正直尊贵。
47、第三则:孔子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因为不思甚解而)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因为思路狭窄而)危险。”
4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9、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
50、(译文)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51、 敝緼袍:敝,破坏义。緼,乱絮。古无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称绵,如今之丝绵
52、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5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54、译文:孔子说:“聪敏而爱学习,不以向下面人请教为可耻……。”
55、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56、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57、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5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59、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60、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雪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高贵品格。)
61、现在很多人会把“立”理解为成家立业。但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在《论语·尧曰》中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他说的“三十而立”,其实是指这个时候,他已经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可以立足社会。
62、(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6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篇第四》。
64、(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65、同学三载,毕业在即,请给你的高中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要求:恰当引用下面的《论语》两则,语意连贯,感情真挚。
6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8、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69、奈何《论语》语录繁多,整体把握起来较为吃力。应广大家长同学的需求,爱智康高考研究中心现推出“7周学完7本必考名著”阅读能力提升计划!活动已进行6周,本周学习的书目为《论语》,快点加入我们吧~
70、(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71、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72、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做到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又能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得上是好学的了。”
73、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
74、(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75、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考虑,就必然有眼
7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7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78、孔子名言"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79、(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8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82、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83、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8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