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民谚)。
2、 本句民谚的直意为:一只碗是不会响的,只有两只碗碰在一起才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由此喻意:凡吵架,总是由两个人引起的,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忍让不作声就吵不起架来。其常用来劝解吵架的双方互相忍让、心平气和,大家都消消火气。同时,其还含有对吵架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
3、永不面北,也许有人会问,你前面说了那么多脸不要朝向阳光,回避太阳光的正面照射,那么,此时的面朝北不正恰恰合适吗?实则,这里的永不面北另有隐情。
4、现在,在川沙一带平时多用本句民谚的下半句,即“苍蝇头浪剥猪油”,用以讽刺、嘲笑那些极为小气、吝啬、抠门、锱铢必较、斤斤计较和过于强求蝇头小利的行为和做法。
5、 毛主席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民间也有类似的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也许我们不识“货”,但这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把二种“货”放到一起比一比、晒一晒,那么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往往就一目了然了。“货”是如此,其实人也一样。本句民谚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理。
6、毛主席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民间也有类似的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也许我们不识“货”,但这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把二种“货”放到一起比一比、晒一晒,那么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往往就一目了然了。“货”是如此,其实人也一样。本句民谚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理。
7、按川沙一带的民间风俗,人们一般耻于向别人借钱借东西,哪怕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之间也不轻易开口,特别是在以前条件艰苦的岁月里更为突显。所以在川沙一带素有一句“饿死不吃借来食”的民谚。而在光绪《川沙厅志》卷一“疆域•风俗”中也有相应的描述:“护塘(小编注:即钦公塘)西各团居民性啬(小编注:节俭)而廑积蓄,耻于乞贷”。
8、 上课时,小明不认真听课,眼神游离,老师发现后批评他说:“小明,侬拉做啥?侬拉看卖芝麻糖是伐?”
9、 每一个人由于成长、生活阅历、经历和环境不同,会养成各自不同的爱好、偏好、嗜好,这就像有人喜欢吃青菜、有人喜欢吃萝卜一样难以强求。由此,当对某事或某物出现不同的爱好和意见、甚至遭遇对立时,人们常用此民谚来表达各有各爱、不必苛求一致的意思。
10、 川沙人将稻、麦脱粒以后的稻秆、麦秆或其它农作物的秸秆统称为稻柴。牛,承担着犁田载物的重体力劳动,但吃的是稻柴。鸭不参与劳动,整天在河浜中游荡,回家吃的却是谷子。牛和鸭同为牲畜,却享受着完全不同的待遇。本句民谚用牛和鸭来借喻:每个人的人生不同的苦乐穷富、尊贵卑微,就像牛吃稻柴鸭吃谷一样,那是命中注定的呀!
11、蛐蟮即蚯蚓,最为鸭子所喜食。常吃蛐蟮的鸭子不仅生长健硕,而且生下的蛋蛋黄红润、蛋清粘稠,是为腌制咸鸭蛋之珍品。在鸭棚里爬出蛐蟮,以此用来形容不可能发生的事,或者发生的极其稀有、罕见、奇怪、荒诞的事情。
12、 专指这么一类人:表面看起来淡漠、冷酷、刻板、不苟言笑,整日里拉着一张像柴爿一样的面孔,但内心充满热情、善良和慈柔,有着一副像菩萨一般的心肠。其与那些满脸堆笑、满口仁慈,但时时背后下黑刀、施冷箭、口蜜腹剑的人恰好相反。
13、与本句民谚相类似的还有一种说法,因涉及有地域歧视之嫌,本编就不做介绍了。
1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5、当人舍了财,遭受了损失和痛苦时,人就会还掉一部分业力,从而积累德,可能就使人避免了由于这部分业力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业力之间的转化。
16、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川沙本地话中,本句民谚中的“横”读(wan),而“棚”读近似于(pan)的音,故前后押韵,朗朗上口。
17、这里的傻子是指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心胸豁达宽广的人。现在的人称其为傻子是因为人思想观念的变异。其实“傻子”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虽然被人欺负,经常吃亏,可是他得到的是最好的东西---德。
18、人们常说“迎着朝阳努力奔跑”,这句话本身是激励人们努力前进,太阳离我们太过遥远,人们永远也无法到达太阳的府邸。其实也是在说,人生永无止境,不可以自我满足,停下驻足而安于现状。可在现实生活中,迎着太阳有时未必是好事。
19、因老寿星高额头的形象而使民间普遍认为一个人的额头高意味着这个人有福气、运道好。额头高到可以碰着天花板,那更喻含吉星高照的意思,故此谚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突降喜事、突发横财,或屌丝逆袭、咸鱼翻身、绝处逢生的经历。
20、污坑即粪坑。新排设的粪坑因所存尿屎较少,故或许还能闻到搭建茅厕所用材料如木头、茅草等的香味,但时间一长,便被臭味覆盖了。由此一般用以形容:对刚接触的事物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久便衰退乃至消失殆尽。
21、臭豆腐,虽是一道深受大众喜欢的名点,但确实臭不可闻,而跑了味的臭豆腐,那味实在不可想象,以此来形容人们极其“呕僽”(ouzhou)、“齁势”(housi)、“囫塞”的郁悒心情,或因事情不利而导致雪上加霜、四面楚歌的局面和后果。
22、在本地话中,神志糊子即指糊里糊涂的意思。一个人糊涂到将自己的眉毛当作胡子,借以形容和贬谪那些魂不守舍、颠三倒精神恍惚、神志不清、浑浑噩噩的人及其行为。通常用于长辈对小辈、上级对下级混淆事端真伪、工作主次不分、执迷不悟、思路混乱、精力不集中、死钻牛角尖时的一种批评和训斥。
23、与本句民谚相类似的还有一句对联,上联:少爷体格跑堂命;下联:小姐身子丫鬟命;横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24、 一个瘫痪在床、苟延残喘、毫无缚鸡之力的瘫子,却整天做着发大财的梦想。瘫子床上望发财——逼真地刻画了那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自量力、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等的人的丑陋形象,并予以了极大的鞭挞和嘲讽。
25、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6、人中,属于督脉,具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穴应用于临床。只要不是畸形,人中穴就在鼻子的下方。本句俗语以鼻子和人中之间位置关系,来表述说话做事不对路甚至背道而驰的情景,与风马牛不相及、牛唇不对马嘴、南辕北辙等的说法和成语意思接近或相同。
27、本句乡谚的直意是:一张嘴就那么两囊嘴层,但如何讲,是正着讲还是反着讲,就全靠它了。其就像评价一件事,可以说屡战屡败也可说屡败屡战,但却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其也含有诸如成语“巧舌如簧”、“调舌弄唇”的意思。一般用作贬义。
28、有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而本句民谚则更进一步,可以做菩萨。其无意去让吃不干净的食物,而只是告诉人们不要对食物的干净与否过于讲究、苛求,这跟水至清则无鱼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当人处恶劣饮食环境而又别无选择时,其也作为一种聊以自我安慰的说法。
29、所以,受传统影响,至今还有不少的农民在遵循着这一农谚去决定当年种啥作物为主。
30、在本地话中,老虫即为老鼠。“老虫勿留隔夜食”常用来贬指一些人不懂得节俭、吃光用光、烂吃烂用烂污坯的行为。当然,有时其也用以对小孩见好吃的不肯放手、非吃光为止行为的一种玩笑。据有关资料表明,老鼠其实也并不总是一次吃光的,遇食物来源丰富时,老鼠也有储藏富余食物以备饥荒的习性。
31、so,今天给大家准备了74条民谚俗语、诗词
32、在本句民谚中,“看卖芝麻糖”其实毫无本身的含义,而是指人在某种场合下表现出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无所用心、身心分离的行为和神态,多含批评之意。
33、顺便说一下,在川沙本地话中,猫不念(mao)而念(màn)。
34、十三这天天气好,预示着当年的豆科植物都会大丰收。
35、本地话“污”即屎。本句直意为:一粪坑屎,却有半粪坑是放的屁。其多用来讽刺一些人做事、讲话、待人不真诚、不实在,虚头巴脑、言过其实、冒功邀赏、说得多而干得少、口气比力气大的现象。有时,其还用来贬斥那些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商业欺诈行为。
36、川沙民间历来认为,小男孩没皮没脸没关系,调皮一点将来更聪明,天热时赤膊光条并不成问题。但对小女孩就不一样了,要斯文、安静,注意形象,不能没害没臊的。所以,当夏日里大人们看到小女孩打赤膊时常会说上这句民谚。本句民谚的直意是:冬瓜、西瓜都有皮,而小姑娘赤膊就是厚脸皮(意为不知难为情)。当然,本句民谚有时候也仅作为大人对小孩或小朋友互相之间的一种调侃,并不含有多少贬谪之意。
37、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