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说下我本人的德语水平,方便大家参考,我现在是德语系大四下学期的学生,没有出国交流过,大二下学期德语专四90分,大三下学期考过两次德福,一次45一次55大四上学期11月30号第一次考了C很可惜写作部分没有通过,在2月份又参加了写作部分的考试,顺利通过。C2是可以单项参加考试的,四项报名费是1600,单项是500。不过最近好像又涨价了。
2、问题是,马克思说错了吗?难道犹太人文化与犹太教不是建立在崇尚金钱之上的吗?马克思这种对“犹太人”与犹太教的批判并不是为了鼓动欧洲的反犹主义,而是为了探寻犹太人遭受不幸的根源,而从而使这些人摆脱受苦受难的地位。这就好像中国的鲁迅猛烈的批判“中国人”与礼教并不是为了论证西方人入侵中国的合理性,恰恰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抛弃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以实现民族振兴一样。
3、墓碑的正面,上刻希伯来文,下留英文。英文写着,深深地怀念亲爱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和祖父,艾立克·哥特斯塔伯(Eric Goldstaub) ,1921年11月14日-2012年5月21日。
4、通过以上分析当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德意志国家属性和犹太民族属性是不能被否定的,其很多观点,尤其是对于犹太人和德国人的批判也恰恰是为了实现犹太与德国的解放。
5、这话并不夸张,因为孔子整理并传承了在他之前2500年的中国古籍,形成“五经”,然后又开启了在他之后2500年的主流思想,因此,任何人若要研究中华文化国学精粹,都必须先学习孔子思想,孔子当然是中华民族标志性人物!
6、(18)冯至:《文坛边缘随笔》,上海书店,1995年版,第215页。
7、领声。以合唱为回声。在历史丛林里,率先出声的人,渴望听到回应。即使这回应血腥、铜臭夹杂,是皮影自以为是的舞蹈,或是复印机嘎嘎作响的运转。领声的人厌恶合唱,他得自己动手,找出附和里一个个具体的人。但领声的人要小心呀,不要彼此混淆。
8、除了科学之外,又常听有人说,中国没有民主!尤其,现在很多人以“美式民主”做为唯一的民主标准,同样是大错特错的观念!
9、(23)网络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98ef80100f6xn.html
10、《德诗汉译》是汉译史上第一部德国诗集,也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第一部国别诗歌选集,1914年由浙江印刷公司出版,德汉对照,译者是应时(字溥泉,1886-?)。该诗集共收入戈德(Goethe)、烏郎(J.LudwigUhland,1787-1862)、翕雷(Schiller,1759-1805)、纪善勃赉希(H.LudwigGriesebrecht)、夏迷莎(AdelbertvonChamisso,1781-1838)、萊茵聶客(RobertReinick,1805-1852)、許漥伯(GustavSchwab,1792-1850)、哈英南(HeinrichHeine,1797-1856)、好夫(WilhelmHauff,1802-1827)、裴爾格(GottfriedAugustBurger,1747-1794)10位诗人的11首诗歌,书末附《德国诗人姓字里居表》《德诗源流》。1939年上海世界书局再版时,增加了译者、译者夫人及诗人歌德、席勒、海涅等的肖像,并有颜惠庆、张元济、褚民谊、杨永清、萧友梅等名人作序。书名由褚民谊题写。不过,估计让应时先生也始料未及的是褚民谊在1939年5月被汪精卫拉拢成为汪伪政府核心人物之做了汉奸,1946年以汉奸罪被执行枪决。该书中的“戈德”即是歌德的中译名。
11、小编还要唠叨两句:①译名看似小事,但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严谨认真多方查证,尤其要避免犯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如果认为“哥特式建筑”中的“哥特”是歌德的中译名就大错特错了!这二者没有关系哟!
12、馆藏情况:纸版图书(索书号Z16M8272)
13、需要指出的是,正如马克思对于犹太人的批判摆脱了改造国民性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桎梏而立足于阶级分析一样,其对于德国人的批判同样没有局限于民族气质。而且,由于相关著作大多较晚,主要在他转向共产主义之后,所以这些分析就更加准确与细致。
14、《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1)》
15、纯文字说明的二张,其中一幅落的人名为“Eric Goldstaub。”标题为:上海隔都(Shanghai Ghetto),记忆1938-19下面接着是简略自述,有关早年生平、20张签证逃离奥地利、犹太人在上海等,最后几项文字表明,“上海生活虽然是艰难的,但它仍然使我们的大多数犹太移民能够生存下来,并散布到全世界开始新的富有成效的生活。”
16、来到加拿大后,艾立克很快获得了出口经理一职。二年以后,他向上海时的邻居,已经与家人一起回到以色列的尤塔(Jutta Pendzel)求婚,尤塔回到了多伦多他的身边,他们一周之内结了婚。他俩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丹尼,二儿子罗恩,女儿佩吉。
17、在主线之外,小说中也有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与情节。比如内篇第二部中的女演员,她曾经抛弃冯先生,当后者与灰衣人达成交易发家致富后,展开缜密的报复(由此,原先作为本尊的冯似乎又复制出一个灰衣人),“过去这十几年,她始终只成为陪衬,总是能见到虚荣的盛大,却享受不到虚荣的满足,她感受到一切,都只是对比之下的伤害与羞辱”……冯将女演员安排在独栋别墅,“望远镜所及,每一个房间,每一寸地方,都恰如其分地明亮”,“所有窗帘一律拉开,百叶窗也都打开”,在冯“紧紧逼视的双眼中”,女演员生活的全貌甚至拇指上的印迹都清晰可辨。这种视觉单向性的窥视无疑意味着权力的管控。然而,当两人交谈时,一个刹那,“她忽然直视着你的双眼……这时,你明白之前在车里通过望远镜对她的判断是错的。她的目光平静,却并非空无一物,那里面是柔和的、没有具体呈现的、却又无所不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女演员“反视”的这一眼,是主动的、自由的、完全逆转了不平等关系的一眼,平静之下有决绝的抗争,此前冯先生通过望远镜“紧紧逼视的双眼”,断然无法招架这平静的目光;作个类比,就像鲁迅笔下、返乡的知识精英“我”无法招架祥林嫂那一声关于“灵魂有无”的逼问。兴许正是这一“反视”与逼问,促使冯先生去正视自身的命运,此后他自毁双目,甚至第五部中影子/灰衣人对“老人”的反抗,都一脉贯通着人本主义看似柔韧却不绝如缕的抗争。
18、在世的时候,艾立克几乎每天都吃中国菜。在他家里和过去办公的地方,一直置放着中国风格的装饰物。他曾有言,“我是半个中国人。”
19、大约在那同期,西方的柏拉图时期,希腊城邦讲民主,并未将奴隶包括在内,显然不及孔子所说的平等精神。
20、阿来,中国当代作家,有人评价说“阿来一直在一个大的文明视角来看待故乡和生活,刻画鲜活人物”。其作品《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系列。这本专门研究阿来的小书, 是对阿来创作的一次总结和梳理,值得一看。
21、另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明确说,他生平做人做事,处理联合国事务的哲学,就是学自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2、艾立克也是犹太人足球联盟的领导成员之一。他所在的S.J.C 足球队曾经赢得1943年5月举行的上海犹太难民委员会杯冠军。
23、小编还了解到,歌德的作品卷帙浩繁,包括诗歌、格言、戏剧、叙事作品、自传、游记、谈话录、文牍、书信、日记、美学与自然科学著述等各种体裁和内容,还有很多作品没有中译本,并且尚没有一部汉译本的《歌德文集》完全囊括歌德作品和与歌德相关的作品。由此,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了“《歌德全集》翻译与歌德作品汉译研究”重大项目,并成立了歌德翻译研究所,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翻译出版《歌德全集》汉译40—50卷,并将做《歌德全集》汉译评注本。您期待吗?
24、1948年,上海解放迫在眉睫,一部分犹太人回到以色列,一部分去美国,还有少数人去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25、馆藏情况:纸版图书(索书号I21Z731C3D20)、《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
26、远方隐隐出现这座远东城市,漂泊茫茫大海上的逃难者无人知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
27、《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
28、最早向国人翻译德国诗歌的是晚清名士王韬(1828-1897),他翻译的《祖国歌》见于1871年7月由王韬和张芝轩合作编译的《普法战纪》卷一。据学者调查,《祖国歌》原名为WasistDesDeutschenVaterland(《何为德国人的祖国》),作者是德国爱国诗人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ErnstMoritzArndt,1769-1860),阿恩特的母校格莱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大学就以他的名字被命名为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大学(ErnstMoritzArndtUniversityofGreifswald);鲁迅先生《摩罗诗力说》中有一句“于是有爱伦德出,著《时代精神篇》,以伟大壮丽之笔,宣独立自繇之音,国人得之,敌忾之心大炽”,该句中的“爱伦德”即为阿恩特。
29、从《欲望说明书》到《影子宪章》到《灰衣简史》,不仅是篇幅上的扩张,也是写法、结构与题旨的调整。仿佛岩石压迫下的幼苗,努力从外界与自身预设的障碍中探出头来,一点一滴地建立起生活的疆界。对于作家的写作疆界而言,其最边缘的触角不断卷入浩瀚的星空与幽深的心底,其内部的土地则随着边界线的改变而调整,那是不间断的伸展、挤压、裂变甚至自我驳难、粉碎、重建……李宏伟如此强悍的写作姿态,仿佛是在向歌德致敬,1772年歌德动笔写《浮士德》,于临终前的1832年才完篇,哈罗德·布鲁姆赞叹道:“一部花了六十年写成的诗剧理应变成一头怪物”。
30、他最后的时光,是在多伦多的北约克医院,在三个子女和三个孙儿女的围绕下,安然离世,享年91岁。告别曾经大波大澜的世界,他平和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
3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必须激活这种“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复兴才能成功!身为中国人,当然更要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发扬光大!
32、艾立克于1966年创立了一家名叫Ergo钟表公司。这家公司进行钟表的批发销售,主要通过认可的零售商和分销商进行。1989年,艾立克七十八岁时,相伴近半个世纪,伉俪情深的妻子尤塔去世。到了八十岁,艾立克仍然每天去公司上班。再往后,他的大儿子丹尼负责起公司的运作,艾立克挂上了公司名誉总裁的头衔。即使不再负责公司实际事务,大多数清晨,他仍然会去多伦多郊区的公司办公室坐坐,看看报,喝着茶,与雇员聊聊。
33、《使德日记》记载时间从1878年10月2日接奉朝旨署理驻德公使起至该年底,内容涵盖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仅记录了中德交往史上许多有趣的细节,也折射出清末国人在走向世界时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是研究当时中欧交往的第一手资料。
34、(19)叶隽:《救亡与沉潜:西南联大时代冯至、陈铨对歌德的诠释》,期刊《外国文学评论》,200
35、(16)殷丽玉:《论冯至四十年代对歌德思想的接受与转变》,期刊《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36、朱湘.《番石榴集》(M).商务印书馆,1936年.
37、第他强调,中国象形文字优过西方拼音文字。中国人很多自己没有感觉到,中文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字。因为它有内在的各种道理与逻辑,而且象征自然界各种现象;在文字学里,同时含有美学在内。
38、在水晶之夜,艾立克的父亲被捕和被拘押了几天,艾立克被德国冲锋队成员拘留在学校,在出示了签证和船票后,两人得以获释。
39、遭遇历史的险恶洪流,面对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大转折,十七岁的犹太少年,经历了什么危境,怎样走上逃亡之路?避难东方,生活在狭窄的空间和艰难的环境里,乱世中的上海以什么样的方式存留在他的记忆深处?度过岁月的风浪,沐浴着北美安定祥和的阳光和空气,他是否迎来如意的家庭与事业?
40、馆藏情况:纸版图书(索书号Z16M1367p)、《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