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魁力》节选)
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 孔子这句话人人皆知。孔子处在父权家长制时代,女性地位较低,似乎被歧视也很正常。但他的思想具有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他说“仁者爱人”,难道不包括女性在内?(孔子的个人资料简介)。
5、几年间,郭德福的《孔子画传》先后在法国、比利时、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画展或亮相图书展,让世界各地的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国孔子的精神风采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6、能够全程参与,做到不早退,不旷课。因名额有限,请新老学员提前报名。
7、虽然已年过六旬,连续创作《孔子组画》的艰辛又使他身心疲惫,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一邀请。
8、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9、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10、“上课时,我开始围绕‘乐’字讲《论语》,试图让学生以《论语》为例,论述君子的快乐。”郑老师说,“早上备课的时候,这个想法又冒出来,我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话题很适合开辩论赛。”最开始,郑老师设想的辩题是“君子是否快乐”,为了缩小切口,让学生有资料可以查,题目改成了“孔子是否快乐”。
11、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孔子还提倡因材施教。
12、“孔子喜欢登山临水,且每每于此时此境此情,志舒意畅心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这山水让孔子乐而忘忧,乐而生智。投入、欣赏并享受大自然是孔子人生的调节、超脱于快乐。”
13、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第2卷),第47页,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
14、进入本世纪,他用十余年时间,踏上“孔子周游列国之路”,以人性化的独特视角,艺术化的故事演绎,完成了《孔子画传》,还原了生活中真实可敬的孔子形象,不仅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而且日益广泛地传播到欧洲、美洲与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
15、孔子的一生几乎是标本式的一生,每一个心怀理想、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都和孔子一样,一生在现实的大地上寻求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追求、碰壁,然后或者坚持立场,或者修正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步完善自己,最终找到在人间诗意栖居的方式。
1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现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样的问题。黄帝说,你是我朝的第一大臣,有没有解决方式?仓颉告诉黄帝,改用画图的方式,可以记录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黄帝就命仓颉着手办理这个事,不用随军打仗了。
18、《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1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
20、(汉)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21、 步人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扎根于每个国人的心中。
22、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23、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中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24、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5、仓颉每天上观日月星辰,下观万物生灵,创造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并刻在石头和木头上。后来发现太沉重,不便携带,成了仓颉的心病。后来有人从河边捉来一只大乌龟,请仓颉造个字,仓颉发现龟壳上有很多方格子,就造了一个“龟”字,并刻在龟壳上。
26、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27、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28、颜回不仅好学,还十分的聪明,其次是因为颜回在学习到好的品德,会在生活中坚持,再次是因为颜回尊敬师长,却不盲目接受。可惜的是天妒英才,颜回不幸英年早逝,孔子十分的伤心哭着大喊“噫!天丧予!天丧予!”
29、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0、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3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3、其后便是长达14年的游历生涯,孔子经历了“匡蒲之困”“陈蔡绝粮”等困境,而依然坚守理想,坚韧不拔。这14年,是孔子一生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他思想成熟与丰富、精神锻铸与新生的14年。
34、(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3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36、孔子30岁时开始招收学生,开办起民间私学。就办学的规模、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系统的教学内容,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讲,孔子无疑是中国私学第一人。他在中国创立起第一座“杏坛”,打破了中国商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垄断的格局,这是孔子一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当然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他在毕生的教学生涯里,逐渐形成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中庸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思想、“己欲立而立人”的立人思想。
37、联系方式,手机/微信:15573412888 (陈老师)
38、但乌龟趁人不备时逃走了。三年后,乌龟在另一个地方被人捉住了,他告诉仓颉,龟壳上刻的字还在,不但没被水冲掉,而且字长大了,而且更清晰。于是仓颉想到,龟壳很常见,不但很轻,而且刻的字很清楚,是很好的记录材料。他把创造的字,都记录在龟壳上,串起来。黄帝大为赞赏,并颁布天下。成了现在所说的甲骨文。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汉字的由来。
39、经过一番激烈交锋,正方702班赢得胜利。比赛虽有成败,但郑金平认为,两个班的同学们都在这两周的准备中学到了更多。
4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1、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42、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43、2004年,受到鼓舞的郭德福决心用水墨画为孔子立传,完成一个画家的传承之梦。
44、学习期间不得发布任何传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信息。未经中心同意,不得发放任何宣传资料、书籍、光盘等。
45、 说到孔子、儒家,人们往往与拱手、作揖、行礼之类联系起来,以往的学人也都这样解说,如《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本来是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人。由此,人们往往将“儒”与“柔弱”相联系,好像孔子也应该是一位文弱的人。
46、中国孔子基金会耒阳市孔子学堂(城区) (位于耒阳市人民医院对面)
47、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48、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于鲁国陬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
49、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0、招聘采取简化程序直接面试的方式组织。根据通过资格审查实有人数确定进入面试范围人员。
5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读懂他,才能懂得中华文化。
52、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3、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54、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55、(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56、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57、 孔门师徒希望“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但是战争毕竟不可避免,所以他指出,如果不对百姓进行训练,不懂得战争之术,就让他们上战场参加战斗,无异于抛弃他们。据《孔子家语·正论》的记载,孔子弟子冉有为季氏带兵打仗,取得胜利。季氏问他军旅的知识从哪里来时,他说“学之于孔子”。冉有认为孔子乃是“大圣”,其学无所不包,“文武并用兼通”。《吕氏春秋》说孔子“不肯以力闻”,但他文武双全却是没有问题的。
58、 孔子希望向往天下大同,要求人们仁爱礼让。但现实中的孔子头脑清醒,绝不迂腐。他也懂得“文事”与“武备”之间的关系,齐、鲁两国在夹谷会盟,孔子力主带兵前往,才使得齐国的阴谋未能得逞。孔子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专注于兵战问题。卫灵公向他请教这方面的问题,他就很不耐烦,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在治理邦国上,孔子主张“足食”、“足兵”、“民信”。如果实在要放弃其孔子认为应当“去兵”。只留一者,也应当是“民信”,因为“民无信不立”。
59、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60、“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孔子认为说话是进德、修业、治国的大事。孔子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是你个人形象的一种很重要的外在体现。语言平和、平静、平稳,会让你增加个人魅力,会让人感觉到你内心的沉稳与强大。
61、提出“孔子是否快乐”这一“脑洞”的,正是郑老师。最近上课《论语十二章》时,郑老师发现《论语》里关于“乐”的内容不少。
62、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再现孔子风采,他踏上了“孔子周游列国之路”,融汇经典文献,吸吮生活源泉,十年苦心耕耘,他完成了“孔子”组画,水墨丹青气势恢弘,孔子形象栩栩如生,在国内面世即召来一片惊呼。
63、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64、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
65、孔子为鲁国人,远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后,他的祖先分封到宋国。
66、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方式进行,分别占比60%、40%。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政治素质,以及与应聘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水平、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67、(4)在职人员应聘的,可资格复审阶段时提交有用人权限部门或单位出具的同意应聘介绍信。离职人员需提供原用人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证明书。
68、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69、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70、比赛的效果也出乎他的意料,“他们的辩词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很难想象这样的思考来自一群初一学生。通过这场辩论,学生们学习了主动搜索整理资料,会意识到说话要有理有据,辨证思考。我想他们对孔子面对人生灰暗时拥有的暖色心志,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71、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由于婚姻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二年(前551年)生下孔丘。颜征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