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古文名句及翻译)。
3、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周濂溪集·爱莲说》)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古文名句及翻译)。
5、(译文)孟子说:“不得志时便修养自己的高贵品质,得志时便为天下之人做善事。”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记》
9、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中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10、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参考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翻译重点)“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
11、1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
12、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忠肃集·石灰吟》)
13、如果实在没时间把高中所有文言文从头到尾来一遍,最起码对一些重点句子,要做到心中有数。
1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1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19、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居:处于;思:想。
20、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21、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诗词中的好句并赏析柳永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处:《李清照》
23、1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24、尽信书,不如无书。——出处:《孟子·尽心下》
2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6、(翻译)(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
27、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28、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出处:《曹操》
30、(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31、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3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处: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3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处:《孟子·公孙丑》
3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36、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7、(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
38、(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39、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出处:《辛弃疾》
40、(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如果只是冥思苦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2、● 新高考要背诵多少默写篇目?八省联考给出答案了!
43、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中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4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5、No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46、2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王阳明《传习录》)
4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
48、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49、No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50、(译文)忠是什么?忠就是不欺骗。信是什么?信就是不说谎。人如果不欺骗,走到哪里能不忠?人如果不说谎,走到哪里会得不到信任?
5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52、(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了《师说》赠送给他。(“不拘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4、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荣辱》)
5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参考译文)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翻译重点)“方为”,正是;“何……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
56、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57、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5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处:《左传》
5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0、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1、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释义:只有诚实可以破除天底下的虚伪,也只有实在可以破除天底下的虚幻。
6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3、先公四岁而孤,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贫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64、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6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66、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6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8、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水浒传》
69、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70、(译文)一个人必须先立定志向,立定志向才有根本。比方树木,就须先有根本,然后不断培养,后来才能成为一棵成材的大树。
71、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著名作品《唐寅》
72、(译文)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往,有祸却去躲避呢?
73、(译文)面临疑难的事能当机立断,这是勇敢的表现;见到利益能恭让,这是重义的表现。
74、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5、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76、(译文)孟子说:“顺应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77、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