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风雷”比喻革命风暴。一个“恃”字展现了龚自珍的高远见解。在众人还沉浸在清朝王国的美梦中时,龚自珍已经清晰地嗅到了国家危亡的信号。而且他认为,要想挽救危亡,振兴国家,只能变革,别无他法,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精神。
3、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4、起句“绝域从军计惘然”,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从军疆场的壮志,现在看来是无法实现,这怎能不让人悲伤?所以我非常的惆怅,每天都悲痛万分,可是没有人能够懂我。到了第二句“东南幽恨满词笺”,则又是表现得很忧愁,只能把对于东南形势的忧虑,全部寄托在诗歌中,从而来诉说内心的愤懑。这两句结合得很完美,也体现出诗人远大的志向,还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5、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6、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7、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8、意思是,他在路上经过镇江的时候,恰巧看到当地人在向玉皇大帝即风神、雷神求雨,于是道士借机请求龚自珍写一首祝词,献给天神。
9、Aseaofgriefswellsagainstth’ settingsun,
10、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11、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龚自珍《已亥杂诗·86》
12、龚自珍的诗自有一种感伤之怀,虽然写得很含蓄,可是那份深厚的情感,却是同样能够直击人心,这首《漫感》通篇写得极为忧愁,也很是悲痛,诗人也正是把自己一生的委屈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是令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那我们作为普通的读者在这首诗中,其实同样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一片悲痛之情。
13、题目“己亥”指的是1839年。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已亥年(1839)辞官南归,所以“乙亥”翻译为“theYear1839”。
14、
15、该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三十二岁。当时,西北边疆以张格尔为首的分裂祖国的叛乱虽然暂时平息,但他逃亡国外,并在外国侵略势力支持下,正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叛乱。
16、龚自珍在他的词《丑奴儿令》中写道: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作者在这里提到了他的两大人生理想,即“剑”所代表的挽救衰世的宏伟志向与“箫”代表的宁静、自由、儿女情长的世俗生活。作者自叹过去十几年里,既没有实现救国救民、建功立业的壮志,也没有真正做到退隐江湖、不问世事,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因此才说“双负箫心与剑名”。
17、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18、《龚自珍全集》开门见山的第一首诗就是:“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剑气与箫心相对,成为龚自珍诗中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是他人生状况和诗文精神的高度概括。
19、这是龚自珍在国家境地固步自封背景下的良知发声,这是龚自珍在王朝的腐朽之门被大炮轰开前夜的巨声呐喊。
20、回家途中偶然遇到陌生的奏瑟的佳人询问,就说是为了你这样的佳人归来。
21、八极曾陪穆满游,白云往事使人愁。最怜汗血名成后,老踞残刍立仗头。
22、以后,我告别文史研究,回到书法创作,大力提倡民间书法,强调变法创新,结果受到种种批评指责,苦恼的时候还是龚自珍的诗文给我不少力量。他的《纵难送曹生》说:“求三代之语言文章而欲知其法,适野无d,入城无相,津无导,朝无语……其志力之横以孤也。”“横以孤”三字真好!我将它刻了枚闲章,表示不怕孤独,耐得寂寞,“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并且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所写文章也曾截取龚自珍诗“一世人乐为乡愿,误指中行为狂狷”的下句作为标题。
2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24、可纵然有才有学,他的科考之路还是充满了艰辛坎坷。一方面是因为清朝末期科考舞弊风气十分猖獗,公正性完全没有保证。另一方面是因为,龚自珍性格孤傲,文章屡屡揭露时弊,太过崭露锋芒,不被考官看中。
25、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6、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27、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28、该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时年三十二岁。当时,西北边疆以张格尔为首的分裂祖国的叛乱虽然暂时平息,但他逃亡国外,并在外国侵略势力支持下,正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叛乱。东南沿海,英国派船只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进行经济侵略,清政府屡禁不绝。面对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国势,龚自珍忧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为国出力。然而,这一年春他第四次参加会试落第,连续的失败使他痛感报国无门便写了这首诗抒发报国志向。
29、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0、从这首《漫感》一诗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狂,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无奈,其实对于诗人来说,他的内心是很复杂,一方面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人可以赏识,但是很显然并没有那样的机会,以至于一辈子都郁郁不得志,过着一种极为悲苦的生活。
31、第剑气与箫心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文一武,一个慷慨激烈,一个缠绵悱恻,强烈的对比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这种相反相成相映成辉的艺术表现方式是我所向往的,书法艺术依靠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来表现情感内容,对比关系的反差程度越大,作品的视觉效果越强烈,情感内容也越激昂,这本集子作为一件大作品,贯穿了这样的创作追求,在作品与作品之间,尽量做到有的奇肆有的端严,或者激烈或者平和,拉大对比关系的反差程度,而且在每一件作品中,尽量强化长短粗细,大小正侧,疏密虚实和枯湿浓淡等对比关系的反差程度。因此,剑气箫心的表现形式也是这本集子中所有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
32、1977年生日那天,我特别书写了龚自珍的一首《己亥杂诗》:“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并题记说:“廿二岁生日,书此自勉。”
33、(translatedbyQinDac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