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2、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3、邓稼先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4、邓稼先不仅在隐秘科研院所里处心积虑,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实验场。他冒着盛暑酷寒,在实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日子,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实验,然后把握了很多的第一手材料。
5、也是直到这一天,邓稼先病危时,这位伟大科学家才被推到了公众的面前。邓稼先和他夫人许鹿希的许多亲友,纷纷拿着报纸跑到许鹿希面前。让他们诧异的是,许鹿希只呆呆地看着报纸流泪。
6、模拟激光打靶产生X光激光的程序刚刚编好,于敏就要求她把每一行的计算结果都打印出来。
7、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8、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9、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肄业时期,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亡后,他曾隐秘参加抗日集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结业当年,他就决然回国。
10、于敏,男,汉族,中共d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11、于敏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一个普通的人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少年时期的于敏跟那时的大多数人一样目睹过侵略者惨绝人寰的暴行。12岁那年,于敏还差点被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碾压。强国的梦想,以这样特殊的方式根植于于敏幼小的心灵。他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岳飞一样,荡平敌寇,重振山河。
12、邓稼先为了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13、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4、邓稼先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5、“该建议被采纳并演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李华说,至今它仍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16、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7、1992年11月在中物院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上(左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于敏)。资料图片
18、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于敏被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程开甲(19003~2017)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4)
20、“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d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21、直到此时,妻子许鹿希依旧不清楚丈夫这28年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又因何得了癌症,直到1986年6月24日……
22、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地处青海高原,于敏高原反应非常强烈。他的饭量是1早、中、晚餐只能各吃下2两米饭。食无味,觉无眠,浑身疲惫无力,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有时都要歇好几次,吐好几次。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到技术问题解决后才离开基地。
23、我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成功研制,共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了世界记录。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用来四年零三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1967年6月17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而且我国的第一颗氢弹,是可以真正作为武器使用的氢弹,而不是一个为了做实验而用的装置。试爆时使用的是重1吨的空投氢弹,其威力(当量)达到330万吨TNT。氢弹试爆成功的消息传出,震惊全世界!
24、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
25、当时美国仍在不断做地下核试验,但他分析,其核战斗部的设计水平已接近理论极限,为保持自己的核优势,限制别人发展,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促成国际上签署全面核禁试条约。
26、“那时稼先工作很顺利,也很有成绩,经常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末我们总是带上孩子去爬山、游泳、散步。有时,我们两口子会煮些挂面就着火烧带领着孩子们吃……”
27、郭永怀(190004~19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
28、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咨询他是不是情愿参加这项有必要严厉保密的作业。邓稼先义无反顾地赞同,回家对老婆只说自个“要调集作业”,不能再照料家和孩子,通讯也艰难。从小受爱国思维熏陶的老婆明白,老公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作业,表明坚决支撑。从此,邓稼先的姓名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厉保镳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29、邓稼先是我国核兵器研发与开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规划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把我国国防自卫兵器引领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勋绩奖章”。因为他对我国核科学作业做出了巨大奉献,所以又被称为“两弹功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称邓稼先为两弹一星之父。
30、2019年1月16日,于敏先生辞世,享年93岁。
31、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32、获此殊荣: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33、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程开甲同志“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程开甲院士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34、于敏(19016~200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35、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
36、相比美苏上千次、法国200多次的核试验次数,我国的核试验次数仅为45次,不及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37、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兵器研讨所任理论部主任,担任领导核兵器的理论规划,随下一任研讨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讨规划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38、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习近平总书记为于敏颁发获奖证书。
39、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0、最终,这次试验很成功,为中国掌握中子弹技术奠定了基础。
41、●颜真卿泣血写下的《祭侄文稿》,到底有多珍贵?
42、1970年,白色恐怖笼罩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进驻基地的军管会将包括技术事故在内的三件事定为“三大反革命事件”。在一次会上,于敏终于按捺不住,拍案而起,“你们就是把我抓起来,我也绝不能同意你们的意见。因为你们的意见不符合科学规律!”
43、“别人从纸带里看不出来的东西,经他一分析就成了活的知识。”蔡少辉称赞于敏,总是能透过现象触及事物本质。
44、博士毕业时,于敏亲自写推荐信,让蓝可出国工作两年,开阔眼界,同时不忘嘱咐,“不要等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45、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46、邓稼先(1924—1986),我国科学院院士,闻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兵器研发作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我国核兵器、原子兵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奉献。
47、王淦昌(190028~19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48、于敏去世后,曾于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著名科学家,目前仅剩3人健在,他们是: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
49、禁核试后,如何保持我国核武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于敏早已未雨绸缪。他提出,一定要把经验的东西上升到科学的高度,用计算机模拟等新的方式开展深入研究,确保库存核武器安全、可靠和有效性。
50、作为参与会战的五十分之两鬓染霜的蔡少辉老人至今对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
51、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52、说个细节,一次核弹摔碎的事故,邓稼先坚持要亲自到里面去查看情况,甚至翻看了碎片,谁都拉不住。
53、邓稼先带着一批刚跨出校们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
54、他说,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品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5、杨嘉墀(1907~2000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56、彭桓武(1906~2000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