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3、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佛学最有智慧的语录)。
5、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佛学最有智慧的语录)。
7、人生百年,谁也不是给烦恼打长工,更不是给忧伤作嫁衣裳,短暂人生,需要珍惜,需要思量,心宽几尺又何妨。
8、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9、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0、遭到现实人生苦果的直接原因是业,而间接原因就是无明、执著、欲望等烦恼所致。
11、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12、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3、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4、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5、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16、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7、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18、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19、“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20、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1、三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2、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3、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24、如果你种下一个念头,你收获一个行为。如果你种下一个行为,你收获一个习惯。如果你种下一个习惯,你收获一个性格。而如果你种下一个性格,你收获一个命运。"种下善的念头,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命运;种下恶的念头,一定会收获痛苦的命运。种下善念还是种下恶念取决于你自己。
25、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三千世界,心若清净,无处不是净土。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自然日趋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2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8、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29、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0、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3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32、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33、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为什么我们总是会看见别人的过失和不足呢,不是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是我们自己的心胸太狭隘了,容不下别人的错误或过失,也是自己眼拙,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