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3、生命犹如过往云烟,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就象一样东西走红一样,红极而白,不被看好,但红过了一段时间,又被看好。生命就是这样,当你有了,你就没有了。
4、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5、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6、自从有了信仰,刘侠决定用快乐武装自己,与痛苦和平相处。
7、好,现在请同学们读课后美国作家克伦·沃森写的《生命生命》,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见书)
8、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松下幸之助
9、反反复复地寻找,几经辗转,“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对自己年少的固执感到可笑,但那里面所包含的,不也是一颗对朋友真诚的心?
10、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1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12、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黑格尔
13、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4、朗读练习。配乐朗读,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15、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16、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左拉
17、理想使你微笑的观察生活;理想使你倔强的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仍然天真。————流沙河
18、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19、实话说,提问是阅读教学中难以避免的教学方式,好的提问也确实对学生学习阅读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提问设计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违背了语文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一是提问太多,二是问题太“碎”、太繁琐。阅读教学的根本,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但有的教学真的没有引导学生去好好读书,而是不断地提问,寻求答案。似乎认为答案出来了,书就读好了。例如,有的老师讲《我的战友邱少云》,围绕“一动也不动”五个字,设计了一连串的提问: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怎样做到一动也不动?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假如动了后果会怎样?一动也不动得到了怎样的结果?其实这些情况课文写得清清楚楚。学生阅读课文完全可以自悟。同样的教学内容,另一位老师却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还可以把自己作为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读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读后的心情、想法,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说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说邱少云的感觉)。学生不但说出了前一位老师那一串问题所期望的答案,而且还联系日常生活,讲了火焰灼身的那种体验,从而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英雄的伟大。没有充分地读,不是从读、思得到的感情和体验,很难达到这种效果。问出来的答案是干涩的,而读出来的感情是滋润的。因为读,它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内心感觉和情绪,从而使他们感同身受。
20、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欣赏画面,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看到画面的感受。
21、课堂教学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生命生命》教学反思5:《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22、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
23、当智慧和命运交战时,若智慧有胆识,敢作敢为,命运就没有机会动摇他。
24、⑵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5、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战士的眼睛,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郭小川
26、另一方面,所谓精心设计,就是要努力转变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价值,更要让学生感兴趣。在讲《再见了,亲人》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思路,梳理文章结构,笔者提出了一个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问题:1950年美帝国主义进攻朝鲜,把战火一直烧到中国边境。中国人民派出了志愿军赴朝作战,同朝鲜人民一道打败了侵略者,迫使美国停战谈判。打了三年仗,牺牲的战士成千上万。停战后又留守五年。到八年了,最后一批志愿军要撤出朝鲜回国了,说是“再见了,亲人”,怎么朝鲜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这像亲人吗?这个奇怪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人对笔者如此认识问题有点义愤。此起彼伏的发言,得到了预期的结论:这是作者写作的安排——无法把所有人和事写入文章,就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重点写(3自然段),再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6自然段),并借此联系了学生写景物、写活动、写场面等习作方法,当然,也顺理成章地认识了课文的段落结构。另一点,笔者借这个问题向学生介绍了朝鲜战争的背景。同一课,为了理解“雪中送炭”这个成语,笔者问:大娘送去的明明是打糕,作者为什么说是“送炭”?这样一问,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他们的回答自然涉及了成语的表面义和比喻义,并自然地联系课文具体内容,不但理解了词语,也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变了,问题的效果就好了。
27、有志者事竟成。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28、“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偶尔电话里相遇,无非是几句寻常话。” “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这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29、 王倩老师执教的《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重在让学生在学文中感受女娲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整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学文读文中找出了女娲为人类做出的事情,随后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和想象练习深入地感受了女娲的艰辛,在最后的复述课文环节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30、晚年的杏林子因病情恶化,已无法亲自执笔,信件都由他人代为笔录,但杏林子仍会亲笔签署(见右下角)。
31、2)、联系生活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2、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33、(设计理念:“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统文本教材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海洋中更加自由的徜徉,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中,则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因而让学生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查找霍金、张海迪的感人事迹,让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品味更高远。
34、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产生学会吃得起苦。
35、事例思考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香瓜子:生命力价值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6、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37、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38、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39、这些例子可能过于典型,但它们显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上语文课依靠的不是语文的方法。他们或是依赖多媒体动画,认为学生看懂了,就是读懂了;或是以为学生会画蹄印,就学会了“雪地上的小画家”;或是以为学生能按谱把诗词唱出来,就领会了诗词的情感意境。这些做法的根源在于,教师认为学语文就是学习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有的甚至连课文也没有理解),就完成了阅读任务。
40、预设:被作者抓住后的飞蛾极力求生;(飞蛾求生)
41、(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杏林子所创造的价值。)
42、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4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44、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明)徐谦
45、 文中:蝉至少要在洞里待上四年才能出洞。”感受到了蝉的生命大多数都用在了挖洞上,而且他要每天都坚持挖,才能出洞,感受到了蝉的辛苦。
46、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对《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今年学校围绕“有效教学”举行了课堂展示活动,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19课《生命生命》一课。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从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47、 从这我知道了语言的魅力,我们应该巧妙的运用语言,语言的魅力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蝉》读后感2 这个星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做《螳螂捕蝉》。
48、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49、4)、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呼唤生命——(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0、⑵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5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52、今天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就到这里了,文章到此虽然结束了,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最后请大家把你的右手放在你的心上,在贝多芬的《命运》中感受一下来自自己生命的声音。
53、杏林子1942年4月12日出生,12岁时罹患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动,自此身心饱受病痛煎熬。作品《生命,生命》已被选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第17课。
54、犹记初中时读冯梦龙的“三言”,为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而深深感动,作为朋友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开始寻找能与我相唱相和的“高山流水”,并一再固执地认为,朋友之间之所以能留下千古绝唱,必定有着爱情般的轰轰烈烈,而这,才能称之为“朋友”。
55、朋友并不一定要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相随与共,也不一定要武侠小说里的“两肋插刀”,这些其实都是很少的,也是很难求的。
56、如讲授《可爱的草塘》,教师以作者的情感发展为线索,以充分深入的默读和有感情的朗读逐步理解、感悟课文语言描述,最终对课文形成了这样的概括:
5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58、刘侠不仅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她还学习着怎样去爱,怎样去付出,并一点一点地磨练自己的个性。
59、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说实在的,我自己也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感染着,但文章的内涵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部分时间我在引领孩子逐步感悟生命的真谛。
60、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小现象联想到生命的.哲理的归结。
6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2、英雄失去理想,锐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流沙河
63、师(过渡):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感知外,更重要的是读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心灵。
64、 课文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十几岁的山村孩子边域曾获得初中生秀男的爸爸金钱上的帮助,边域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利用一只雕刻着栩栩如生“禅”的神奇钢笔,去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秀男。让自卑的秀男最终脱颖而出,在老师、同学、家长的一片惊讶声中,秀男进步很快。同时也遭到了同学们的嫉妒,终在一次替好朋友顶罪的事情上,被同学们群而攻之,有魔法的钢笔被义愤填膺的同学们踩碎了。秀男没有反抗,选择了默默忍受,伤心地把踩碎的钢笔又一点一点儿小心翼翼地粘在一起。残缺不全的钢笔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秀男度过了期末考试,并以有意的成绩被保送到梦寐以求的学校。后来,爸爸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带领秀男去山村找边域,而此时边域已经死去了。
65、(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
66、这些年,笔者尽量争取每课只提一个主干性问题,如讲《只有一个地球》,只提问:你读了文章,心里是什么滋味?学生在诉说自己心中的苦辣酸甜时,引用课文中地球被破坏的句段,说得有深度,有感情,因为这个问题触动了他们的内心感受。讲《放弃射门》,只问:你认为福特算不算一个优秀的球员?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这个问题促使他们认真读书,勾画批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更问了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你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好不好?想改成什么?为什么?同样促使他们认真读书,从文中找出依据,分条列纲,然后有条理地表达。例不多举,但有一个设计问题的原则,就是以问促读,用语文的手段解决问题。
6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68、(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
69、一开始学生可能不敢问,不善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就可见成效。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出人意料。因为学生是小孩子,他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与成人不同。启发学生提问,不仅避免了老师提问太多,学生丧失兴趣,而且往往补充了老师备课思考的偏颇,加大课堂信息量,增强学习气氛。笔者在北京海淀区花园小学讲《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发动学生自己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深入思考、大胆发问的积极性。课上学生提出了近20个问题,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讲《高粱情》,一个学生问:高粱塑造了躯体,可以理解,为什么还要说塑造了“生命”?躯体和生命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一下子挖到了课文思想内容的最深处。讲《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星球多么可爱,又多么容易破碎?这个问题覆盖了整个课文,回答它,就得把课文读透,并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行。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讨论起来极有意思,篇幅关系,不能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