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孔子最经典的语句)。
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7、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9、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10、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1、(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13、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4、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15、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1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与人为善”的大道。
17、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9、(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不怕没有官位,怕的是没有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让人理解自己。
20、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2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23、1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2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25、(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6、我觉得吧,这句话说得太真实,可以给许多朋友一个忠告。
27、·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经,如果把易经搞通,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28、(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9、·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30、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31、1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32、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建树;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36、孔子说:只阐述以前的文化而不从事创作,信从并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将自己与我那老彭相比。
37、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8、孔子告诉你啥叫因“财”施教:三十而立–三十两银子站着听课;四十不惑–四十两能一直问到没疑问为止;五十知天命–五十两能知道明天考试命题。
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40、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4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42、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43、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4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5、(感悟)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在,学习资源更是比比皆是。
4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4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53、·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有毛病不改,他这一生也就改不了了。
54、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55、(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7、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59、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的心去和世界沟通,才会给自己少树立敌人,否则会四面树敌,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60、(出处)《列子·说符第八》(译文)最高的语言是不用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无所作为。
6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6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63、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
6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5、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66、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67、·凡重外者拙内。(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内在的素质一定很笨拙。
68、·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69、 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70、孔子经典语录之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1、孔子曰:打架用砖乎,照脸乎,不宜乱乎,既然乎,岂可一人独乎,有朋一齐乎,不亦乐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里乎,乎死拉倒也!
7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