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求人类以公正的态度对待自然生态。因而程颢一再说“观天地万物气象”、“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2、虽然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但是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3、《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4、位于城区北街办事处古书院社区程颢书院,始建于北宋时期,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在原址上重修而成。程颢书院共前后四个院落,目前仅二院和四院尚存。2013年晋城市着手修缮书院,2017年底恢复全部四个院落,并建立程颢书院保护区、程颢书院博物馆、先师祠、藏书阁等。
5、、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6、 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7、且因经世藏千古,已占西轩度十春。时止时行皆有命,先生不是打乖人。
8、理学之所以得以创立并得以推行,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为当时社会所需要。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程颢正是带着理学思想来晋城当官理政的。
9、二是整顿整合,在景区建设上再上新台阶。围绕程颢程颐,伊川境内及周边有不少著名的历史遗存。北宋时名列中原三大书院之一的伊川书院,在培养人才和弘扬理学思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的程门立雪就发生在这里。“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九皋山,以独特的秀丽山水、远古神奇的传说,吸引着众多文人骚客,程颢程颐也曾在那里留下畅游的脚步。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二程故里,距离我们现在所处的中国二程文化园也不过20公里。把这些人文古迹有效地整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文化旅游叠加效应。希望有关方面科学规划、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大对各个景点服务整顿、资源整合的力度,把它们像一个个珍珠一样串在一起,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10、====================================
11、程颢是理学家中主张“心与理一”的心本论者,主张以德润身,以善及人,提倡那种以完善主体道德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修养和对他人、群体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联系起来,这正是儒家学说的特点。程颢以“认得为己”为“识仁”的方法,乃基本上遵循儒家“内圣”的路线。
12、总之,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13、城居不见万山重,因起高亭破远空。虚旷直疑天宇外,周旋如在画屏中。
14、程颐在《二程集》中说:“苟未遇贤者而以配世俗常人,是使之抱羞辱以没世。”近千年前的先贤都有如此开明的想法,今天的某些家长难道不惭愧吗? 得遇这样的长辈,真真是程家千金的大幸。然而许是红颜薄命,也或许是才高易折,程千金只活了25岁就殒没了。她去世后,程颐痛心疾首,哀叹:“恨其死,不恨其未嫁也。”我痛心、遗憾侄女这么年轻就去世了,不遗憾她还没嫁人。
15、 程颢、程颐的父亲程珦,在黄陂做县尉,看中了凤凰台的环境幽静,就把这两个儿子送来读书,程氏兄弟在楼上发奋勤学,白天不下楼,每晚熬到三更。到了大年三十夜晚,俩兄弟还不休息。这时候,进来了一个素衣女子,上前道福。程氏兄弟问她:“你来做么事?”女子含笑道:“奉太阴真君嫦娥仙子之命,特来给两位文曲星君掌灯。”说罢,用手指在粉壁墙上画了一个圆圈,顿时放出光华,清亮无比,照着弟兄俩夜读。附近的人都传:凤凰台,三十夜里出月亮,称为“夜月楼”。
16、有一天,程颐又溜出学门,爬上一棵树去摸鸟蛋。真奇怪,受惊而飞出的两只大鸟,羽毛艳丽,叫声如犬吠,程颐看到鸟窝里有几个四四方方的鸟蛋儿。这是啥呢?他抓了几个就跑回学馆,要难难他的哥哥。他一见程颢就拿出鸟蛋儿问:“哥,你看这是啥东西?”程颢知道他出去玩了,早就想教育他,就反问:“你说这叫啥?”程颐说:“不知道。”程颢说:“这就叫丁郎蛋。”弟弟眨了眨眼问:“你怎么知道?”程颢说:“丁郎,丁郎,下蛋四方,叫声如狗咬,窝是灵芝草,栖在檀香树上。你看这窝是宝,树也是宝,你只抓了几个蛋回来,这有什么用处?”弟弟听了瞪大眼睛,惊疑地问:“哥,你整天坐在屋里读书,咋知道得那么清楚?”程颢说:“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关于这丁郎蛋,书里写得清清楚楚,你不读书,成天只知道玩,所以你就不懂。”程颐听了哥哥的话,羞得满面通红,低下了头,惭愧地说:“哥,从今后我和你一起读书,再也不贪玩了。”
17、程颐发愤读书,后来也成了名。他收了很多弟子,在伊川书院书院就叫伊川书院
18、程颢、程颐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被世人称为“二程”。二人继承圣学,创建洛学,奠基理学,上承孔孟,正传朱熹,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哲学史上居主导地位近千年。孔子乃至圣先师,二程乃理学宗师,是孔孟之后能与之相并论的旷世大儒。二程学说,形成了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开辟了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中国思想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9、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20、站在二进院的书楼上,南可望一进院沿河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北可看阳光穿洒到庭院之中,徐徐风声宛如朗朗书声。这眼前惬意的春光,倒是又有些“忙里偷闲”的味道了。
21、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22、此理至约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23、 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24、程颢的《识仁篇》内容主要归纳为“己”与“人”,“天”与“人”的关系。说明人与人之间有一个人类共同的行为规范——“仁”或“天理”,应为人类所共同维护,破坏了和谐就是“不仁”。天与人之间,凡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意”、“气象”也是“不仁”的行为。由此看来,《识仁篇》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25、⊙存天理、灭人欲。天下臣民都应该遵循“天理”,不要有超越现实的奢求和欲望,不要有“非分”之想。
26、书院阁是现存重要遗迹,从南面进书院村,便可仰面观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版《泽州府志》记:“北宋治平四年,明道先生来令晋城,建乡校七十二处,社学数十所。行县时亲为儿童正句读。春风蔼仁,所在向化。迄今人犹向往之。陈迹竟莫可考,唯凤台城西北乡,地名书院村有明天启间石碣,书‘古书院’三字。”即指书院阁额头上的“古书院”三字石碣。
27、 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冇得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
28、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籍贯湖北黄陂,河南洛阳人。
29、程颢一生著述不少,又长期讲学,有后人效《论语》等将其言论辑录成册。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