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一定要好学多问。
2、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3、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4、(释义):耻:羞耻,耻辱。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不耻下问造句)。
5、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6、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妄尊自大
7、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8、因此,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会主动帮助速度较慢的学生,速度慢的学生也会不耻下问。
9、不耻下问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一定要好学多问。
10、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11、造句这座桥梁本就要完工了,一场大地震却让它功败垂成。
12、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13、(成语释义)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下,地位比自己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指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14、聂先生是常向他上小学的儿子请教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可嘉。
15、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7、有种人,死不认错,无理辩三分,明知道自己错了,为了面子,就是咬住不放。大家对这样的情况称之为咬。这种人,听不进不同意见,做不到不耻下问,又不肯自我反省,有改正的可能吗?怕丢了面子,结果把里子都丢了--当然,人家自己肯定不以为干的不是那么回事儿!要不,那么固执干嘛呀!是吧,怪累的。
18、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19、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20、扬汤止沸→沸沸扬扬→扬幡招魂→魂不附体→体无完肤→
21、《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的接龙不耻下问→问道于盲→盲人摸象→象齿焚身→身不由主→
22、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23、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24、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25、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6、造句:上次运动会在拨河比赛中败给二班的情景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
27、《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8、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29、聂先生是常向他上小学的儿子请教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可嘉。
30、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