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2、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3、(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4、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6、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8、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9、(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0、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1、 6)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12、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1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4、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5、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6、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
17、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18、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19、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20、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2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爱的名言又贤惠的名声。
22、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23、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李毓秀《弟子规》
24、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2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27、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2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29、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0、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1、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3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33、误解:我们现在所翻译的,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说什么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34、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3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36、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37、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3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3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0、10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41、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42、孔子本人以承接周公的思想为人生使命,在周礼之中,忠孝之道的思想是居于主要地位。在孔子看来,孝道是道德伦常的根本。孔子主张孝道应该从家庭做起。他要求年轻人“入则孝”,所谓“入”就是指家庭的内部,“孝”就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43、(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44、 13)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45、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46、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那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47、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9、 误解: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后半句。
50、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5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52、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3、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54、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55、误解:我们常常把“习”翻译成温习、复习,就变成“学习并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56、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57、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5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5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60、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61、(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62、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6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6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65、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三联转载请保留
66、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父子均是孔子的学生,父子同问孝,孔子的回答也是区别对待,这就是圣人啊!”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个回答真是令人感动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珍重自我,身心健康,不让父母为儿女的身心健康而担忧,就是孝啊!
6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孔子
68、(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69、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7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7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72、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7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74、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75、(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76、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7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78、三思而后行,是指一种做事风格。特定的做事风格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褒可贬。现在多为赞颂某人做事讲求仔细,属于褒义。但是在出处《论语》中,也就是它第一次出现时,确被作为贬义。
7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