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慧”读红楼|第一回:一扇观望贾府故事的小窗
2、作为父亲,贾政对儿子宝玉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一开始他就对宝玉的成长带有偏见,固执地坚持“抓周决定论”,看不到孩子成长的变化性、可塑性和可能性。之后,又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方法,硬性要求宝玉攻读“四书”,走科举之路,却缺乏对宝玉读书兴趣的有效引导。
3、书生的爱,总是格外直接而……单纯。在他们的眼里,遇到一个女人,直接先从洞房开始,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西厢记为什么被称为禁书)。
4、白先勇先生就认为,茗烟从外面帮贾宝玉找来的这些杂书中,有两本很重要的书,一本是《西厢记》,一本是《牡丹亭》。白先勇还说:“《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这一串起来,就是中国浪漫文学这一道长河中的几个高峰”贾宝玉是浪漫文学的追寻者,自然对《西厢记》《牡丹亭》这类书爱不释手。那么,同样可以说,如果一部《红楼梦》摆在贾宝玉的面前,他也会视为珍宝的。
5、咱闻那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
6、再说宝钗和黛玉。在这一回中,宝钗和黛玉竟然难能可贵地冰释前嫌,从此合二为一了,这是不是太突兀了呢?我以前看这一回的时候,一直气哄哄的,觉得宝钗太心机了,抓着一个机会就收买了黛玉的心,同时也觉得黛玉太幼稚了,情敌几句话你就铁了心认她为知己了。但是现在重读这些文字,我才明白宝钗是何等心地磊落、见地通透,而黛玉又是何等真心实意,冰雪聪明。
7、这幅画中,崔莺莺身边摆放着一方案几,案上有一樽青色熏鑪和一枚插着小铲、筷着之类的长颈瓶,她一手中捧着一个小盒,另一只手正拈着什么东西放入熏鑪。
8、以“停车坐爱枫林晚”闻名的杜牧,逛青楼吗?
9、《红楼梦》第三回中说:“黛玉素闻母亲说过,有个内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溺爱,无人敢管。”这里所谓的“不喜读书”的“书”,主要指的就是《四书》等儒家正经学问。
10、安史之乱时,名将张巡守城,城中食尽,张巡出爱妾说:“驻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妾以犒劳士兵。后来,围困日久,马匹杀尽,就杀老弱病残作为食物,共计杀了三万多人。张巡一向被作为忠义之名将为人们传诵,他的杀人守城之举也向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在李贽看来,张巡的行为很“丑”“可厌”“真不成话”,认为与其如此守城,还不如投降以保全百姓。的确,守城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为了一座空城?老百姓都被守城的士兵吃了,那你还守城干什么呢?
11、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位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读书功利论者,要考的书一定要读好,不考的就不要浪费时间去读。其实,“诗教”是儒家的传统,儒生作诗原本是正途,只是明清之际科举考试补考诗词,才有贾政这种十足的功利主义读书论者出现。
12、话说在第五十二回中,贾宝玉去寻林妹妹,在潇湘馆中见到了黛玉、宝钗、宝琴和岫烟四位美人,正围坐在薰笼上取暖,说着家常话。
13、《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贾宝玉得罪林黛玉和史湘云,心情烦闷,在想到《庄子》一书中的一些内容之后,便和袭人说了一些消极的话,如“与我什么相干?”“也与我无干。”“我只是赤条条无牵挂的”等话,随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站起来,至案边,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14、《红楼梦》中有两幅惊为天人的美人图,一幅是宝琴身着凫靥裘、踏雪寻梅的《雪艳图》,一幅就是四钗冬日小聚的《冬闺集艳图》了。
15、明清间的书生,常怀有一种偷情哲学: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16、香囊多用丝绸等布料缝制成圆形、方形、葫芦形、桃形等不同形状,再用五彩丝线绣出包含美好寓意的图样,囊中再装入或提神醒脑、或增加香氛的天然香料,成为古人特别是女孩子随身必备的饰品。
17、因为最终都以婚姻来许之。在书生眼里,这并不算太大的问题。
18、《西厢记》中虽然也描述出了古时候贵族阶级的一些生活状态,可是其本质上不过是一本富家小姐和贫穷读书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那些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各种阻碍等等能够显示出来社会状态的因素,其实都只不过是小说中为爱情故事增添色彩的一些“佐料”罢了。也就是说核心上《西厢记》只是一本爱情故事书。
19、“慧”读红楼|第三十七回:富贵与闲人,能否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