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十大名言)。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14、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言,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5、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16、此句对美丑、善恶、有无、难易等的论述,表达了对立统矛盾普遍性的辩证思想。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经常变化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战胜别人,只不过是有勇力而已;能自我克制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9、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20、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赋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
21、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2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3、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
2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8、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29、(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3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5、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语录
3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8、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39、注: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40、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4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3、“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44、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崇尚勇武;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争一时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卑。
45、语出《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粗的大树木,是生长于细小的嫩芽。九层高的楼台,也是源于一堆泥土。要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也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4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7、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4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50、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51、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52、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
54、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5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56、(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57、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5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59、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0、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61、语出《老子·第八章》。最好的人,就像流水一样,水能够帮助万物生长,但是他们却不相争。
62、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求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6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4、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6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66、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6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68、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70、(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7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7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3、“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7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5、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战国·老聃《老子·八十章》
7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7、(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