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没有独立,即便是自由,最终也会变成其他人的奴隶。
2、人常说东方文明是精神的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的文明。这是夸大狂妄人捏造的用来遮掩我们的羞脸。一切文明都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部分:材料是物质的,而运用材料的心思才智都是精神的。器物越完备复杂,精神的因子越多。我们不能坐在舢板船上自夸精神文明,而嘲笑五万吨大汽船是物质文明。(胡适名言名句经典人性最大)。
3、生活在这个熙来攘往的浮躁的社会环境里,而能让身心沉静下来,如“天光云影共徘徊”这般,目光专注于古典文学书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有抵御快餐文化冲击的能力,更加需要有直面斜睨眼神的勇气,所以,我认为读古典文学便是修行。
4、(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5、二是要明白自重之理,要有自重之心。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这就是说:君子要明白自重之理,要有自重之心。君子如果不懂得自重,那就不会有威信,学问也就不扎实。因为能够自重,所以做人处事就能以忠贞诚信为本。能以忠贞诚信为本,就能确保没有朋友不像自己那样了。因为能够自重,所以如果有了过错,也不会怕改正错误。这些话真是在理啊。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压力太大,诱惑太多,很多人就把持不住自己,就不能自重了,丧失了忠贞诚信的本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结果当了领导也没有威信,做学问也不扎实,陷进了违法犯罪的深渊,非常可悲。
6、从此,我骑上二十元钱买来的二手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冬天的清晨,冷得我天昏地转,青涩的鼻涕有如伤口处的血滴一般往下泻;夏日的傍晚,闷热下的汗水,铺在我一路向前的街道上。一次深夜回家,我重重地滑倒,生生地摔了个“大”字形,压在身上的车压得我索性就那么躺下,我忍不住地想骂人,偏偏有那么一股力量拽我起来,那么一句诗行从租房走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7、时时自警醒。如懈怠时,可取先哲格言如‘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古谚)’‘德不进,学不勇,只可责志(朱子)’‘精神愈用则愈出(曾文正)’之类,置诸座右,以代严师益友,则庶乎有济乎?
8、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身份的焦虑》
9、商昌宝:作为师兄,必须说,其实,徐志摩受拉斯基的影响有,但也很有限。徐志摩的审美能力,只能说片面的一流,因为他在康桥那么起劲地追求林徽因,结果林徽因还叫他徐叔叔,剃头挑子。后来狂恋陆小曼,结果,就没有结果了。如果他能狂追凌叔华,也许会有好结果。可惜。
10、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
11、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12、“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当了一辈子官的贺知章告老返乡,门前的湖水仍然泛起昔日的波澜来欢迎,真幸福。
13、“君子”一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广泛使用。不过,在先秦典籍中,君子开始是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如《尚书》中就有:“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大禹谟》)、“我西土君子”(《泰誓》)、“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周官》)等语。后来,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将“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用途也就广泛起来,所指对象也就丰富起来。在《易经》、《诗经》、《礼记》等先秦著作中,“君子”一词频繁出现,其意义逐渐引申开来,已经出现了各有所指、更为系统的“君子观”。总括起来,古今“君子”包含如下七类对象:一是君王之子;二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三是指地位高的人;四是品德高尚的人;五是对别人的尊称;六是旧时妻对夫之雅称;七是文人对所钟爱的花草树木等物品的拟人化称呼(如周敦颐《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苏辙《林笋复生》:“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那么,《论语》一书中所说的“君子”,应该是指哪一类呢?显然,应该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14、事实求是。不是避开事实问题而去谈理想主义,不是抛弃现实问题而去重建社会。需要有一种实践的精神在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改善现实,这或许就是胡适的实用主义。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正是,对于异己的声音应该多一点容忍,多一点宽容,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15、“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鸣呼哀哉,忧心恻伤”。王昭君思归之心令人动容,为了民族的和睦相处,“一去紫台连朔漠”,最后“独留青冢向黄昏”。
16、(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17、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下山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1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9、永远的先知——哈耶克,乌托邦的掘墓人:《通往奴役之路》
20、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道德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