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注意我到现在还没有进入佛教宗旨,我现在只不过是讲了进入佛学思想堂奥的四个逻辑台阶。你只有借由这四个逻辑台阶你才进入佛教思想厅堂的门口和门外,它的高度没有这个逻辑铺垫,我们无法进入正堂,这个部分叫四圣谛。
2、何为心?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3、再下来无住涅槃,这个概念是小乘佛教传入中国。大家想,佛教的出发点是“了生死,灭苦悲”,因此它的本源一定是小乘,也就是独善其身的、自我解脱的。但是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儒家学说主张积极入世,因此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被儒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改造,进入大乘状态。
4、因此佛家讲道谛,讲三学六度,八正道,非常复杂。我在这里简单做一些解释。
5、传说中圣灵早已离去,可是祂从未来过,何谈离去?
6、现代物理学的理念,与小乘观点极为相似,他们也认为,物质的组成必须要有个最小单位。
7、人体与宇宙,皆外生于五行,内合于阴阳,故而道家修行强调:天人合一。
8、那么如果灭谛讲完,他的下一个逻辑层次必然是追问达到涅槃境界的通道,这就是道圣谛。(佛教思想的核心)。
9、请大家注意当我在前面给你讲唯物反映论不成立的时候你当然应该理解,“世界观“这个词绝不是指客观世界的反映,世界观是一个主观的逻辑构造模型,能够建造这个世界逻辑模型的人叫“思想家”,所以不用说所谓世界观全都是主观思想模型。
10、我们讲课毕竟是对普通大众讲课,所以我转换一下语言,叫人生本身就是苦难。我这样讲根本没有讲到它的深度,我再往下讲一步,叫生命本身就是苦难。这样讲还没讲到它的深度,再往深讲一步,叫存在本身就是苦难。请注意我这三个层次,你才能导出”大空境”这个思想。
11、“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宫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
12、科学无法系统解释佛法,而佛法却圆满充填着科学
13、那么,如果说人生本身就是苦难作为第一谛,那么它的下一个逻辑台阶当然就要追问这个苦难的根源,这就是第二谛,叫集圣谛,简称集谛。
14、所以佛教把这种即真实又虚幻的世界,用了一个空字来描述。空在佛教中的解释并不是没有的,而是代表了事物不是固定的,这个空就相当于虚幻的不真实的。
15、例如我们看到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与我们接触的现象就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如果没有作者的过去经历,以及过去生的经历,就不会有这篇文章,如果没有读者对佛教内容感兴趣,以及读者过去生的种种因缘,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
16、这种把在感知上的那个体系清零,然后寻求那个最底层的东西这样一种能力,如果使用在人类整个精神系统上,把人类的精神系统清零,然后回望人类的感知系统和精神结构,重新对其加以描述、解释和塑造,从而建构整个宇宙观世界体系这个逻辑模型,请想想这样的人会有多么了不起,请想想有几个人会做到这样的深度?佛陀就是神学时代缔造世界观思想系统的伟大思想家之一。
17、所以说般若思想是佛法的核心,“般若”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空性之观。何谓空性之观呢?简单的理体概念是,当你面对生活境界之中的一切现象发生的时候能用无所住心看待这些问题,从而让自己的生活行为轨迹产生正确的趣向。这个正确的趣向是什么呢?是空性观的思想。
18、什么叫涅槃,我们中国人太难理解了,甚至你要找见一个恰当的文字翻译它都非常困难。涅槃是梵语的音译,中国找不到翻译的文字,中国人一旦理解涅槃就理解错了,把它理解为涅槃重生,凤凰浴火涅槃重生,这完全搞错了。
19、这个境界的描述非常复杂,在佛教的逻辑中层次严密、一层一层推导,我们提高些,只讲他的最高状态,便于大家从高点上理解。
20、这个认识只有四个字,若能悟透这四个字,对整个宇宙人生也就有了从新的认识。
21、其实缘起这个词就是因果的某一个阶段的开始。
22、所谓三学,戒,定,慧。戒,既然你的世界都是你作业的业障,那么你要想回归世界本真——空境,你就得戒绝红尘生活和红尘信息的影响。
23、然后他讲“有堪能”。所谓“有堪能”就是业力因果,堪和能在中文上几乎上是一个含义,这是魏晋时代的文风,它的意思就是说业力所创造的那个业缘,它必定发生“无疑阻障“,这叫“有堪能”。请注意他的这个学说体系,跟任何一个其他宗教体系都非常不同。
24、仅有佛陀一人能在肉身还存在的情况下达到涅槃境界,叫有余涅槃,仅形容佛陀一人。
25、在他们看来,整个物质世界以极微而空,极微本身却不能空。因此,这种“空”并不彻底,小乘所证悟的空性,只是法无我的一部分。
26、但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只要懂得了缘起性空,解释万法的显现便没有任何困难。
27、那么佛教讲所谓无余涅槃,是指一个高僧大德一生修持达到极高果位,圆寂以后达到涅槃境界。
28、我们所说的自我,就是心灵思虑之想,与头脑意识之间,习气波澜与妄想分别,交织循环的状态。
29、下面是八正道,八正道不再展开,大家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含义,当然这还看得太浅,我再深说一步,请大家自己去悟,八正道是修戒定慧的八个媒介,因此可以把八正道分为戒定慧的操作媒介,我简单讲到这为止。
30、那么你在逻辑上你觉得他是一个悖论,可佛陀告诉你逻辑只是闻思阶段,逻辑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你必须用生命去修。如果你在逻辑系统中就相当于你陷身在感官系统中,你一定受它的局限,使得你不能真知灼见。因此他要求你突破逻辑,你不能在“闻”和“思”上达成“修”。
31、学佛就是学佛的觉悟,首先知道自己迷路了;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正确方向,必须行动,所以佛法特别注重实证(实践)。 知道了回家的路,而不行动,“犹如数他宝,自无半分钱”。关于这一点,明代高僧、净土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有非常精彩的开示,他说:“可叹现在有许多人,从少年到到中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看过佛经,或以为佛经不屑一读,这些人可说是面对宝山而不想进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也读过佛经,但只是为了采摘佛经中的优美辞句,来充实自己谈论的资料,或用于写作,助长文章的笔势,这些人可说是进入宝山而不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然对佛经的义理进行讨论,或对人讲演,但只是凭肤浅的认识对着佛经释字销文,或妄自标新立异,以显高明,这些人可说是把取到的宝物当作玩品鉴赏,有时抱在怀中,有时拿在手里,然后又把宝物丢弃了。
32、我们这样来表述在这二十个字里:“时空俱在,人世并呈。”
33、然后它讲业缘,按照佛教说法如果一个人不修佛,不修身,你所做的业天然表达为三毒的展现,也就是你做的都是恶业。“业”是分善业和恶业的。善业是要修为的。因此”业“这个字,跟中国古代另一个字发同一个音,叫“孽”。因此在不修为的状态下,作业就是作孽。而你说的世界,是你作业的产物。你所说的世界是你的业所缘起的,是你的业缘所带来的,这叫虚像世界体系。
34、因此我建议各位从此进寺院,只做一件事情,静心礼佛。牢牢记住,佛家最反对的是功利执着之心。
35、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见解,可你能否建立一个明确的世界观念体系呢?这个难度极高,它高到什么程度?我在讲哲学课的时候讲过一句话叫“不自觉认真”,就是当我们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接着用我们的思想逻辑去把握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看到的全部都是假象,我们不自觉的认为这就是真的。
36、而且他所说的世界,不是任何动作缔造的,而是每一个人的业缘缔造了每一个人的世界,而他所说的世界——大空境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源。这叫“无动作”,没有创世论,没有神。
37、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38、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9、ISBN:978-7-5475-1877-9
40、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41、你越处在贪的情况下,你越处在贪而不得满足情绪波动之中,你的心绪就越被扰乱,你的思境就越迷茫,你就越陷入头脑昏聩的状态,这叫痴。当然佛教的”痴“,后来用“无明”这个词做更进一步深入的探讨,非常复杂,在这里不再多讲,这叫三毒。他表达的是苦谛的根源和苦谛得以发生的循环膨胀体系。
42、将佛教跟西教作比较,有三项之区别。第一:无动作,第二:性无常,第三:有堪能。我分别解释。
43、因此,物理学家认为,“真空”和“场”互相起作用,是物质世界的根本来源。如果没有这个,就不会产生质子、中子等微粒,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也无从谈起。
44、小乘认为,器世界的一切不可能无中生有,所以要有个最小的组成单位——极微,它是一种实有存在的色法。
45、而我们芸芸众生是完全处在“一切有”境界当中的,什么叫一切有境界?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当你有所对境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想(色受想行识五蕴世界),这五种感受注定了你的心不得解脱。你的行为会因为你的心念的阻碍而受到限制,这就是一切有境界。
46、我举一个例子,要进入这样一种叫“非想非非想“的状态。什么叫非想非非想,我们考虑问题是外部给一个信息我们才会动一个意念。戒是要把外部信息戒绝,然后让自己的心完全静下来,这叫非想。但是处在非想状态你就以为是定了吗?还没定,因为你还没有调动自己的心智在没有外部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去解悟世界的真谛,因此还得进入非非想的状态,就是不是没有任何想法的状态,这叫非想非非想。我这种表述请大家听听,“定”这个含义在佛学里所达到的深度。
47、这当然是我用现代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表述不好,但你也可以这样理解。那么当他讲这个要素的时候,就是追究苦难得以发生的逻辑根源的时候,他分的很细,至少要讲三毒三业。
48、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
49、另一派则认为,物质微粒的分割必有一个极限,到了这个极限,就没有更小的粒子了。
50、请注意什么叫涅槃,我换成一句大俗话来说——下辈子绝不做人,我这样讲不够深刻,我再往下讲,下辈子决不做任何生命,我这样讲还不够深刻,再往深讲一步,下辈子什么都不做,叫进入大空境,叫涅槃。因此涅槃跟重生完全不搭调,涅槃是指绝不在三界六道中轮回,才叫涅槃。
51、好,我只作这样简单的表示,包括我们的逻辑全都是一个“先验感知或先验思维格律”。我们把信息放在我们的主观逻辑这个格律上运行,然后整顿信息以便于我们建立起来一个主观的识辨体系。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是按照我们的逻辑格律在运行,这个是谁都无法验证的事情。因此请记住你所说的世界永远是你的主观世界。
52、下面讲持戒度,我前面一再讲,佛教讲的戒是指戒绝一切文明世俗生活,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戒是非常少的,五戒、八戒、十戒。这是你做居士时最起码的开戒,要知道佛教上有一戒叫具足戒,居然达二百五十多项戒律,如果你把它做到,你跟外部文明世界完全脱离,就此你也没有达到佛陀所说的持戒度,跟虚像世界隔绝不受其干扰才是定和慧的基础,这叫持戒度。
53、“盖此’中’,乃性命之根,在先天,性命如而为中(图,从略);在后天,中分而为性命(图,从略),其实后天中返出先天,性了命凝,性命归根,仍是一中。”
54、再往下精进度,由此才一步一步进入佛家修佛奥堂,精进度讲的很复杂我在这里不再展开,在字面上理解就行。
55、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56、我用日常语言表述,这就是道谛。那么大家注意,佛家讲修佛,讲道谛,跟中国文化,比如儒家讲修身完全不一样。孔子讲修身,没有任何逻辑展开,也没有任何逻辑台阶的引导,修身只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和行为体系。
57、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统治宇宙间一切运动的法则,是社会人生的基本准则。《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58、心灵扭转渴望的方向,从面朝世界改变为朝向心灵自己
59、“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这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