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节日的诗句古诗)。
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4、“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桃符。桃符,是画着神像、写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门神。正月初一清晨,将桃符挂在门上迎新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到后来,其实是用写在红纸上的春联替代了古时的桃符。王安石这句诗,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丰富的解读,说这是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表现了诗人鼓吹改革的新进思想。这样的解读,联系王安石的身世经历,不算牵强,不过,我还是在这首诗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欢悦。
5、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七夕
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苏轼《浣溪沙·端午》
9、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0、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2、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3、细看成阴近久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重阳推荐几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春节:
14、赵丽宏带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关于除夕的诗:
1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端午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1、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3、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5、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请明日独酌》
2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7、(赏析)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28、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29、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30、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4、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5、此诗是描写作者要赴长安应试那年元旦的情况。说自己年已四十尚未有功名奉禄,还在鹿门山隐居,整日跟随老农和牧童去劳动,据占卜今年气象好,都说是丰收年,暗祝自己今年去应试也该遇上好运。
36、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37、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