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说到这里,就笑着对弟子们说:“那时的六牙白象就是我的前身,那个猎人就是提婆达多,那个贤夫人,就是今日来忏悔的比丘尼,那个善贤夫人就是耶输陀罗比丘尼。”众弟子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2、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3、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4、人生短暂,放眼天地宇宙,几十年的光阴也在朝暮之间,不必执着于眼前的梦幻泡影了。
5、一天,这位婆罗门看见舍利弗尊者独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询问:“尊者没有沙弥随行吗?”尊者回答:“我没有沙弥随行,听说您有一子,可否随我出家?”婆罗门说:“我有一幼儿,名叫均提,现在甚为幼稚,待其年纪稍长,再让他跟随尊者出家修行,是否更好?”
6、善贤夫人见状,就气呼呼地说道:“我让你赶快躲避,可你说和尚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人。现在你如何解释刚才发生的事呢?”
7、"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8、于是等到均提七岁的时候,婆罗门便带他到祇洹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勤修佛法,精进用功,最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是过去的因缘,便以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
9、昔舍卫国城中。有一女人。贫穷困苦。常于道头。乞索自活。转转经久。一切人民。无看视者。佛遇行见。往到其所。从佛乞食。怜愍贫女困饿欲死。即敕阿难。使与其食。时此贫女。得食欢喜。后便命终。生于天上。(佛经名言故事)。
1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1、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2、人生,像海上的波浪,难免潮落潮涨;命运,像山中的小径,难免起伏跌宕。纷繁红尘,总有寒暑炎凉;季节变幻,总会有雨雪冰霜。要相信:暴雨过后,才能感受彩虹的绚丽;炎夏闷热,才会体会清风的凉爽。
13、佛即讲起了以前的故事:以前,有一头长了六支牙的白象,它有两个妻子,一个叫贤,一个叫善贤。
14、 佛教讲的窃盗含义很广,不仅仅是盗窃、偷抢,凡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方法得来的,都是窃盗,投机取巧、贪污受贿,这都是窃盗,靠这种手段可能一时的富有,但是不会长久,一旦翻船,就会一无所有,连他本来应该有的也失去了。
15、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我的感觉感受,正因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6、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海子
17、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皆随意往生十方佛国净土,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18、恰巧有个比丘尼来化斋,夫妻俩只顾一个劲地争吵,根本没注意到。比丘尼径自进门相劝,问为何事这般吵闹。夫妻俩互相指责对方,女的说:“他偷野女人!”男的说:“她偷贼男子!”比丘尼越听越糊涂,围观者指点说:“他们家的酒瓮里装有人。”
19、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0、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21、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
2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2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4、佛即讲起了以前的故事:以前,有一头长了六支牙的白象,它有两个妻子,一个叫贤,一个叫善贤。
25、真正的修行,修炼的不是断除烦恼本身,而是面对烦恼的心态和智慧。
26、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韩寒
27、听了这话,六牙白象就走到一棵大树下,用自己的长鼻拼命将长牙拔出。随后又发誓将来要拔除众生的一切毒牙。猎人捧了六牙白象的长牙回到国都,立即将长牙献给了梵摩达王。梵摩达王见了,不由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就将象牙送到夫人那里。
28、另一位年长比丘,音声浊钝,不善梵呗,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罗汉果。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声,便嘲笑老比丘的声音犹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种下恶果,便慈悲地对年少比丘说:我已得证阿罗汉果,功德悉备。
29、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虚幻的表象的时候不被迷惑,便算大智慧了。
30、诸位比丘说:这位天女因为什么因缘,得以生天?
31、传说,释迦牟尼前生的某一世是森林里的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一只猿猴是好朋友。兔子在修菩萨行,帝释天想测试一下他的境界,就化身成一个老者来到了森林里,遇到了这三只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