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谢二位先贤指点,受教了。”小雅为享受如此丰富的一场精神盛宴而感到满足。
2、当时遇到这种情况我很难过,有时走路回家会觉得走不动,坐在街边发呆,欲哭无泪之感。但就算是最彷徨焦虑的那一段时间,其实也还是有另外一面的,多年之后,当年的一位女生联系上了我,她告诉我她湖南大学美术专业毕业了,现在在广东电视台实习,又在学导演,她告诉我,我是她读书时期“惟一的老师。”——我这么评价我,我想是尽管我躁动,但躁动的毕竟还是一股精神,这位敏感的好学生,她接收到了。实话说,那时候我对学生是有怨怪和成见的,后来我反思那时的沮丧和焦躁,而特别是借助这学生,我终于明白了:真相不是那么单它有多少的面向,多少的变化,如果我们看不到,我们落到成见和情绪里,就很容易有偏执有对立,很容易把我们自己狭窄化——我们把现实狭窄化理解,其实就是自我狭窄化。
3、 面对以上评说,有的人可能会替苏格拉底鸣不平:你们以为提问不重要吗?一个人有了疑问和困惑,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才会真正去思考和探究。没有问题,哪会有思考和行动的动力?没有问题,哪会有探索和进步的方向?回答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还重要,用适当问题刺激学生思考比给学生现成的答案更有意义!
4、他多年钓友&实力派演员韩石圭,虽然在《监狱》之前从未跟他一起拍过戏,但却在其它的片场已经听说过他这个外号。
5、正如卡夫卡所说,在艺术创作中,这种灭绝人性的严肃感在任何地方都感受得到,尤其在那种极度注重实际的、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藏于细节描述之中的、深具讽刺意味的准确性当中,它不仅出现在短篇小说中,也出现在日记里。
6、2003年,主演大热剧《屋塔房小猫》后,一炮而红,跃升为一线演员。
7、“是的,这符合雅典的历史,我们在竞争中成长强壮。强者支配订立一切准则,不管是知识规范还是道德价值。世界除了强者订定的准则之外,一切都是虚假。”(苏格拉底先生完整版)。
8、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先生完整版)。
9、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责了整个后半身。
10、 然而,像我等既无知又想掩饰无知还想偷懒的老师,对苏氏反讽术和产婆术却钟爱有加。教徒授业能够像苏格拉底那样偷懒,实在是一件令人神往的事。《学记》曰:“师逸而功倍。”这是多么难以企及的一种教育境界呀!我等碌碌之辈虽力不能及,却心向往之,不仅在上课以及指导学生从事研究时喜欢尝试苏格拉底法,连辅导自己孩子的课业时也偏爱此法。我曾经在育儿网站上与一些家长和老师分享这方面的心得,却遭到了众多家长的围攻。他们批评我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大可不必花上两三个多小时用所谓苏格拉底法去折腾孩子。他们一致认为:把合用的公式、规则、解题的办法或诀窍直接告诉给小朋友,人家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一道题。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多做多少练习和作业呀!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重,不就是你们这种搞教育研究的“砖家”折腾出来的吗?闻听此言,我无比汗颜,没有想到苏格拉底们的方法竟然成了加重当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罪魁祸首!
11、“是的,强者当然有其优越之处,他了解并发挥其优势,让自己出众。”
12、 苏格拉底边说边比划,在沙地上将原来那个1呎见方的正方形的边长延长到2呎。小朋友一看这个大正方形包括4个1平方呎的小正方形(如图1),脱口而出:这个正方形有4平方呎大。
13、“我只是说出事实,苏格拉底先生,很荣幸能再见到您,但我正被紧急征召要到外地去,不然,我很愿意同您谈话。”
14、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有关于他本人的言行,是透过他人记录而来。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称“我们不知道关于苏格拉底所知是多还是少”正因为无法确定这些记录是忠于苏格拉底言行,还是作者借着别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
15、“就我看来这说法恐怕大有问题。不过首先让我先确认你的意思。‘强者’的意思是比众人更优越,能遂行己欲,订立一切准则的人们吗?”
16、一旁有人开始点头起来,看来苏格拉底所言不虚。
17、 苏石匠问:8平方呎大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既不是4呎,也不是3呎。那你说,它的边长到底有多长呢?
18、 苏石匠当着童仆的面,照着他的意思,把地上那个正方形的边长由2呎延长到4呎,画出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如图2)。
19、阿尔西比亚德思回道:“说苏格拉底先生贪杯更是空穴来风。在大家庆功醉酒的场合,他是唯一清醒守望的人,苏格拉底先生的意志力、正直与节制在军旅中不只一次鼓励大家渡过难关,这怎么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20、苏格拉底的声音有些尖锐刺耳,口气却诚挚动人。路人不少,有人放慢脚步打量著,却没人真停下来与他对话。
21、 苏格拉底追问童仆:8平方呎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不是4呎,会是多少呎呢?
22、 苏格拉底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简单问题往复杂方向整,简直是折腾!他先是提出一些貌似非常弱智的浅显问题,引诱学生上钩。等到学生开始自以为是地滔滔不绝了,他就顺着学生的预设、观点、思路或答案,逮住其中的逻辑问题,提出越来越刁钻的问题为难人家,直到那些自以知的菜鸟招架不住,发现自己的思路或答案漏洞百出,自相矛盾,经不住推敲。人家好不容易承认自己无知了,他仍旧不依不饶,继续不断地追问,使一个个自以为无知的学生最终发现自己的知识。
23、读卡夫卡日记,越读越能体会到,卡夫卡是一个很纠结、缺乏安全感的人。他经常做梦,梦境丰富且精彩,所以梦境也成了他日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常常幻想,幻想自己会如何自我了结。卡夫卡内心的压抑通过拧巴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出,但是他总归是个平凡的人,他喜欢的、排斥的、向往的、逃避的无非就是世俗的烦扰与理想的安宁,只不过他把这两种矛盾极端化地表现了出来。
24、私下的金来沅,低调如此,随性如此,让渔人想起了元彬:演戏之外,过着自己最喜欢的生活。金来沅说努力做一个好人,一个好演员。又让渔人想起柳俊烈;人生也不是追求完美,只是活着就努力做个好人,工作就努力做个好演员。这样的想法很自然,这样的人生路也很自然。
25、小雅摘掉面罩,眼前是狭小的公寓和熟悉的家具陈设。她的任务进度还没有彻底完成,但是,她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真实的人类文明,而在这个真实与虚构的交叉路口,小雅无数次这样问自己:在这个用技术和物质创造的巨型城市中,人要怎么才能认识人?而现在,她可以给出一个坚定的答案。是人类文明血脉中涌动的认同感与归宿感,通过那些伟大的典籍,就像一条生命的锁链,不管人类在未来漂向何方,都能顺着这条线索回到精神的故乡。有贤者说“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又有人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是文明赋予人类的精神力量,是即使住在胶囊一样狭小的空间里但仍为社会发光发热;是为了维护城市的运行而整日与星月和日出作伴;是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筚路蓝缕不断拓宽人类知识的边界;是胼手砥足努力写下人类文明卷轴中的每一笔,不管结果如何都不遗余力,不悔衷肠……
26、世上本没有深邃,“话只说一半”说得多了,也便有了深邃。
27、苏格拉底道:“我们观察到说谎的人总是说谎,说实话的人总说实话。因为真话能推出更多真话,假话则被迫推出更多假话。”
28、在你们听着我说话的时候,同时能感受到我们身处的楼房,楼房外面的城市的各式的喧闹,大街上和每个窗户里,人们的哭泣、欢笑和沉默的卑微的痛苦,感受到所有的楼房和行走的人们都在阳光下,阳光很辽阔很辽阔地也在照着你们的家乡敦煌、哈尔滨,照着别的星球。而太阳在孤独地燃烧。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你们听我说话,话一出来就飘走了,话里面有我的颤动,有我的感情,有我众多的过去,有我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在图像和声音之外,还有很深很广阔的;在头脑把捉住的东西之外还有更深更广阔的……我们一起生活在这广阔之中,我们属于这广阔。而在深处,有一种力量、一种召唤,它伴随着每个卑微生命的心跳……这是一种真实感。(停半分钟)当然不同的人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感知到这种真实的,有些人是在看书的时候,有些人是在发呆冥想的时候,有些人是在真正地去爱的时候。
29、 童仆:苏格拉底先生,我也说不清楚。好像您没有教耶,您就是在不停地问我。您提的那些问题,让我想起来了,最后找到了答案。
30、“不是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这不实!苏格拉底先生绝非这样的人!”一名路过的士兵不请自来加入谈话,他的声音宏亮,引人侧耳。
31、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32、 我还是说得不好。也许有些东西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语言和物质一样,它很实在又很虚幻,我们所看的、所听的、所触摸的这一个世界,很实在又很虚幻。大家有同感吗?我们的感官可以让我们触摸和感受到具体的事物,同时我们还有一种从中超越出来的能力。把世界和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的那种抽象能力。这是生命的一种特别的专注力、贯通力和关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