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写几行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与其说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有耐心的人,这样缓慢地写作,没有尽头的爬行,换了另一个人都会放弃一百次的,写作就是史铁生用自己的耐心和命运谈判。
2、记者:说到神的问题,你有个朋友这样评价,“史铁生证明了神性,却不想证明神。”你的解释是,证明神比证明神性重要。因为没有信仰固然可怕,但假冒的神更为可怕。怎么理解你的这句话?(毕淑敏对史铁生的评价)。
3、史铁生:太有了!没有的时候,你写了很多段都不对,不是它,所以你就把它扔了。终于对了的时候,你觉得太好了!今天有收获。你也许会说你脑子里已经有了,为什么还非要写出来?实际上脑子里是个朦胧的东西,当你用文字把它“捉拿归案”的时候,不仅是“捉拿”给读者看,也是捉拿了给自己看。自己也会很欣喜,很惊奇,我终于找到它了!
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雨天停在老橡树下》:“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童年(童话)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他毁灭,他是一个‘至死也没有走出精神的童年’的诗人,拒绝成长是他一切成就和悲剧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他也是雅斯贝斯所说的具有深渊倾向的诗人一——‘毁灭自己于作品之中的诗人’因而也是一个诗与生命合一的‘一次性写作’的诗人。他再次生动地证明,在高尚和卑下之间、在真理与谬误之间、在善良与恶之间、在天才与疯狂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5、第一次出现“好好活”,我认为重音在“好好”二字,因为此时母亲还在照顾作者,母亲的表达的重点应该是“好好”,也就是要珍惜生命,勇敢面对生活。母亲多次提示北海的花开了去看花,这是符合母亲原意的。
6、记者:那你现在每天写作的时候,有这种“对了”的喜悦吗?
7、史铁生不仅仅是属于文学的,也远远不只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在这个人们经常感到恐慌和无力的年代,内心强大的史铁生带给了我们许多精神的力量。所以,他才被称赞为“中国最具神性的作家”。
8、史铁生:没有,那时候一鼓干劲,没有看到荒唐。那时候好像目标很短浅,因此很坚定。所以你看那些科学家也是,一个小科学家非常乐观,而大科学家,像爱因斯坦这种人,就难免有悲观情绪了。因为他看到了无限。当然,我这可不是自比。(毕淑敏对史铁生的评价)。
9、记者:但是你的《我与地坛》的影响是很广泛的。
10、在天气暖和、不用打针的下午,我们经常偷偷地跑出医院,到地坛里寻找书本上提到的人和事,想象一下:吹拂过他的同一阵风也吹拂过我们。我们甚至天真地幻想,某一天真的能碰到史铁生,当面问问他:“像我们这样普通的人,如何坚强地面对命运的玩笑。”
11、“算是吧。在《命若琴弦》之前我写的是残疾人,这是一个个体的问题,是我个人的问题;《命若琴弦》之后,我发现所有人都是残疾的,我开始写人的残疾,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困境。”史铁生说。
12、史铁生:OK,这个太好了!你注意到这个,我特别高兴和欣慰。好多人没注意到,但我很希望别人注意到这个。其实不光残疾人,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情结,这个情结有时候会左右人,左右得一塌糊涂。中国人几十年来反复犯一些错误,就是太情绪化,缺乏理性思考。我跟残联的接触很多,参加他们会议的时候,发现里面就有一种情绪:“我们残疾人……我们残疾人比你们健全人要困难,因此我们残疾人比你们健全人要优秀。”一下子就把两者划开了,但这其实完全不合逻辑。
13、 全书围绕着人这个中心来写,探索与人这个普遍概念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于苦难与信心,关于历史与忏悔,关于信仰,亦或是关于残疾,性与爱情……史铁生虽然因病双腿残疾,但是他的心灵依然坚毅不倒。他正视限制与阻挠,达到了心灵正常乃至超越,活出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精神世界,不同于理性的反叛,这种构适反而更多去思考“人”的本质和内心,在带有哲学思维意味的思想下,锤炼与洗涤我们的心灵,照亮人生前行路上的灯。
14、记者:你的乐观和悲观好像一直是互相交织的,正如《病隙碎笔》封底的那句话:“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的灾难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15、冯牧文学奖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专项基金设立的这个全国性文学奖项,是冯牧的生前友好和学生筹集资金专门设立的。
16、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7、在水中自由地遨游,闲暇的时候挣脱一切羁绊,到岸上享受晨风拂面,然后,一个华丽的俯冲,重新潜入关系之水,做一条鱼在波涛下微笑。毕淑敏散文读后感9这个学期我学的毕淑敏的文章——《学会看病》。便去深入的去了解她。这篇读后感是我所取感悟所写的。
18、或许根本用不着想起,因为,地坛,他可能从来就不曾离开。
19、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中,充分的体现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甚至把博览全书为理想。的确,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很宝贵的,我们在学习上,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多多去闯闯,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下,就能够让你体会到世界是包罗万象的。在青春时,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为梦想努力,像毕淑敏的儿子一样,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4在寒假中我读了《毕淑敏散文集》,其中有一篇散文《我很重要》,对我感触极大。
20、茅盾文学奖每4年颁发一次,这个奖主要是奖励作品,如果在评审的范围之内的作品,那都可以参评。
21、 “2008湖南车展”袁隆平院士一家人在展上逛的照片被记者拍下,袁隆平摸豪车被网友指责“晚节不保”,尽管很快澄清,名声仍有损耗。好名声的出现和消失总是很快,不过我还是认为有名副其实的人,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浮于表面的评价最终仍会消失。
22、小林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创作漫画,在高铁上、飞机上、餐桌上、会议上,随时随地灵感来了就开始创作,创作是他最享受的时光。
23、 除节奏外,内在语的挖掘和表现也非常重要。比如,文中有两处重音表达,尤为值得细细揣摩。我在文中已用黑体字标出。
24、■他说:妻子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我,任何时候睁开眼,都见她在我身旁
25、 《病隙碎笔》,以爱的步伐,以皈依为心情,为了彼岸而乐观自在地生活,以坚强的力量,和向上前进的姿态,绽放生命乐章,便是其带来的最大启示。
26、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又患尿毒症。2010年12月31日因病逝世。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成名作为《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多次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作品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重要奖项。
27、学习了那片课文之后,我忍不住又查找了毕淑敏的其他作品来看、她丰富的经历与惊人的毅力令我折服,她是多么坚强以及聪明的一个人,通过阅读我逐渐地了解毕淑敏这个人。
28、史铁生如此快速地谈到了死亡,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29、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言宏《雨天停在老橡树下》:“对于顾城的诗学追求,很多人的印象一定都深刻。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紧张。它不仅会安慰我们,也会在灵魂中撕裂着我们。”
30、在随笔《合欢树》里,史铁生记录了他文学创作的起源。起先“母亲的全部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绝望了……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
31、清晨的广州,还有着蒙蒙的雾气,南方的潮湿,让这个久居北京的人,难以适应。我推着轮椅,走在酒店一楼的回廊里,不远处阳光打在细碎的青草上,凉风轻拂。这个几乎与我父亲同龄的北方男人,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缓缓前行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久违的感动——他如此乐观。
32、“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绝望了……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
33、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
34、“以前我写的是残疾人,后来写的是残疾的人,残疾人是个体的问题,而残疾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人生来就具有的困境。”
35、史铁生:这要慢慢来。我觉得谈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你看西方几千年来的信仰发展,哥白尼和他的同d也不都被迫害了吗?也有很糟糕的时期。它为什么能最后走出一条路,至少有一个分支是好的呢?我觉得是因为几千年没有断过,没有断了思考神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尤其在二战之后,有些人产生了疑问:奥斯维辛之后,还有没有神?这神对人间的事情还关注不关注?这引导他们进行了很多深入的思考。而我们的信仰,咱们就说佛教断了大概上千年,就不再讨论了。
36、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同行两年前采访他的时候,谈话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无法再进行下去了,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对话,对史铁生的身体而言,却是太过沉重的负荷。
37、在水中自由地遨游,闲暇的时候挣脱一切羁绊,到岸上享受晨风拂面,然后,一个华丽的俯冲,重新潜入关系之水,做一条鱼在波涛下微笑。毕淑敏散文读后感8喜欢毕淑敏的散文,是因为读过她的很多作品都会让我心境异常的平静,平静之余又会静下心来思索很多人生的问题。她的《鱼在波涛下微笑》让我懂得: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在所有的关系之中,你和你自我的关系最为重要。
38、《陌上花开——和慕清一起读诗经》 郭慕清著
39、曹禺戏剧文学奖是以著名的戏剧作家曹禺命名的奖,这个奖主要是奖励戏剧作品,只要是优秀的戏剧作品,那么都是可以参评。
40、此诗写于1981年。那时候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正处在批评与赞扬的“冰火两重天”之中,而对于他的创作而言,却是黄金时代。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当时中国大地上流行着强烈的寻找“自我”的呼声。他曾说过,“这个时期我写的诗有很强的人的、心理的、甚至社会的色彩。我开始人的角度评价这个世界。我注重对人说话。”此诗是顾城这个时期(1977-1982年)的代表作。
41、记者:贾平凹说,“病是小死,死是大病。”你认同他这个说法吗?
42、“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
43、本书分六辑介绍以古珠为材料制作的耳饰、手串、挂坠、戒指、念珠,每辑为单篇的文章,篇幅适中,配以精美的实物彩图。粗看可欣赏古珠的形态美、颜色美,细读可欣赏古珠的内涵美。作者将古珠产生、流传的文化背景和与其有关的历史、传说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转述出来,赏玩古珠的同时更能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小见大,由浅入深。
44、“你身在他乡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45、红楼梦奖,又名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于2005年创立,设30万港元奖金,以奖励优秀华文作家和出版社。这个奖主要是奖励用汉语写作的作家,只要是用汉语写作,那么就有可能获得这个奖,目前这个奖已经颁发过七届,这其中很多大家所熟悉的作家,那都有获得过这个奖,例如贾平凹、莫言、阎连科、王安忆等等,这些知名的作家,那都先后获得过这个奖。
46、史铁生:另一半优秀到令人窒息,你为何还不幸福?
47、在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这篇文章令我的内心大受冲击,她把我们的生活处境及内心毫无偏差地表露了出来。
48、记者:也就是说你生活的真实和文学的真实是两方面的。
49、大家对鲁迅文学奖可能比较熟悉,这也是近现代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命名的奖,这个创立于1986年,主要是奖励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说这个奖,也是一个文学性比较高的奖。
50、很多人知道史铁生,都是因为陈凯歌早年改编自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的电影《边走边唱》,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终:“千弦断,天眼开。”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能带来光明。
51、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无论如何拖延都不能错过的事,是一个注定要到来的节日。命运可以摧毁所有美丽的皮肤,但不能摧毁坚强的灵魂"。就像有人说当代作家对生命的理解,史铁生是无以伦比的,因为他一生都在死亡的边缘行走。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乐观、自信、意志坚定的。他是软弱的,但不是软弱的。史铁生的一生是苦难与奇迹、乐观与坚强、生命与死亡的交汇。在这些碰撞中,我们看到一个坚强的灵魂,在自己的手中为世界留下了许多乐观积极的文字。
52、史铁生:梦想?每个人可能会有他具体的梦想。但是说到文学的梦想,我想还是终极的问题:你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你总归要为你的生活找到一个你认可的根据,你认可的目的。不能说已经实现了的东西是你的目的,肯定你的愿望有很多是远远没有实现的,这都可以叫梦想。它跟做梦还不一样。当某一天你在干什么的时候,脑子会走神,会想起你的某种愿望,这都可以是梦想。这种愿望怎么实现,怎么不能实现,遇到什么困阻,这可能都是写作形成的。其实作家不过是把这些东西看得更多,试图看得更仔细。有很多人是没有发表作品,但跟他聊起来,他的很多想法都是非常美妙的,只是没写而已。有很多事情,我觉得应该把它写好。一个人开始写作的时候,你为什么开始呢?因为你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还没有被文字捕捉到,还没有形成文章,还不能表达。它只是在你的意识里,甚至在潜意识里。用我的话说,就是用文字把这些东西“捉拿归案”。你为什么有时候写着觉得不对?有什么不对?因为你的文字和你心里的东西不对。你觉得写得最得意的时候,对了!跟你心里头的对了,不是跟别的东西对了,是跟你心里的愿望对了。
53、记者:当你发现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会不会豁然开朗,觉得你写的是全人类的问题?
54、没有愿望,必将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不再留意鲜花,不再欣赏美景,不再盼望得到嘉奖。它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照亮自己的胸膛。有了前进的引擎,往后的道路就好走了。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人才。
55、对于今天这个宽广无穷的世界来说,一个人实在是太渺小,太脆弱了。而读了毕淑敏老师的《我很重要》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对于我妈妈和我爸爸来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我对于我们家来说,我增添了许多的欢乐;对朋友来说,他们有了一个知己;对以后的社会来说,也许我们能够推动新时代的潮流,创造出更惊人的伟业可见,我们的意义是多么重要啊!
56、老舍文学奖是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的文学奖,这个奖不同与茅盾文学奖奖,它主要是奖励在北京创作的作家,别的地方的作家,即使是写得再好,那么也是不能够参评,所以这个奖,还是有着某种局限性。
57、记者:所以你说,“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
58、令人失望的是,我的成长速度宛如蜗牛,喜好明确而幼稚。我热爱公主故事很多年。《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各种各样的公主故事书我直到小学毕业还在看。四年级时,在家附近大学的跳蚤市场一本五块钱买了精简版的《希腊神话》和《圣经》。结果《希腊神话》翻得书页全掉下来,《圣经》却丢在一边。母亲鼓励我兴趣阅读,但她认为我西方神话读得太多,偏一门不好,遂购入中国古代传统神话若干。后来,又把网上各种宗教类畅销书都买下。结果当然是和佛学相关的最多,说是佛学,那些书更多是作者把自己当做老和尚,把读者当做小和尚写的垃圾,其中还有一本墨绿色封皮的《古兰经》,和一本我校校友陈坤记录自己徒步进藏的公益书《行走的力量》。
59、20《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朗诵:郑蝶
60、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