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塔尔是一位很有天才的棋手,在尖锐的局面中,当胜负取决于复杂的子力调运,他的力量能最好地发挥。我成功地把战斗控制在另一条轨道上,使他不能得到他爱好的局面……”
2、天擦黑时,小巴再次发动,很快开过德涅斯特河大桥进入真正的左岸。十分钟后,到达“德左”首都蒂拉斯波尔。
3、俄罗斯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尊崇,是举世公认的,特别是戏剧,在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里,可谓根深蒂固。据说,在莫斯科,有上百家大小剧院,但最难购到的票是音乐会的演出票。如果演奏会的曲目比较有名,那么门票肯定是一早售罄,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名家的曲目更是极受欢迎。一到冬季,剧场每晚都有精彩演出,几乎每场都座无虚席。周末约会,一起去剧院听场音乐会、看场剧,在剧院中欣赏演出,作为夜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浪漫已经沁入俄罗斯人的生活之中。这并非附庸风雅,或追赶潮流,而是因为音乐、舞蹈、戏剧,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虽然年轻人更加喜欢流行音乐,但古典音乐仍然是大多数人的最爱。随便问一个莫斯科人,无论大学教授,还是普通工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串艺术大师的名字和作品。每个人家有一两样乐器是平常事。在一个偏僻小镇,我们住的一家小酒店里,不大的大堂里就摆放着一架一百多年历史的钢琴……俄罗斯人这种对艺术的挚爱和高雅的品味,大概是任何国家的人都无法企及的。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5、在中国,普希金不仅是被译介得最多的俄国作家之而且也称得上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方诗人,在中俄文字之交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论者认为,说他的创作已经融入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血脉,一点不过。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在1908年,鲁迅以令飞为笔名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章重点介绍了八位欧洲浪漫主义诗人,其中便有普希金,俄自有普式庚,文界始独立,故文史家芘宾谓真之俄国文章,实与斯人偕起也。鲁迅在文章中再次确认了别林斯基的观点,为中国读者接受普希金提出了一个引导性的意见。考察五四以后中国新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随处感受到这位皮肤黝黑的俄罗斯人的影子,而在新诗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发现普希金的中国传人,在这些诗人中,有的从内容到形式都曾经进行过悉心的学习,有的则在诗歌精神、观念和风格上受到过启迪,其中不乏一些能够标示诗歌时代转折的大诗人,例如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穆旦、北岛、舒婷等。
6、Нелюблютолькочаспредзакатом,
7、因为德左卢布在德左以外无法兑换,蒂拉斯波尔有很多货币兑换点。
8、·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ибакалаврпоспециальностифилософии.
9、
10、克里姆林宫城墙外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是红遍世界的打卡地。虽有卫兵日夜守卫,却并不阻止人们走近,每天都有许多人前去拜谒、敬献鲜花、拍照留念。纪念碑没有高耸的碑塔,而是平躺着。碑上有军旗,有钢盔状的雕塑,还有常年不灭的长明火,简单朴素,却又肃穆、庄严。站在碑前,无需仰视,内心便自然充满敬仰。卫兵定时举行换岗仪式,每到换岗时刻,便有无数人观看。那不灭的火焰,仿佛这座城市的激情,永不停歇的在燃烧……
11、不管怎么说,不怀希望、不求报答的爱情肯定比一切工于心计的引诱更能打动一个女人的心。——普希金《彼得大帝的黑奴》
12、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普希金《我曾爱过你》
13、那时的习惯,大家都互称同志,意思“革命同志”;只对从国民d时代留用下来、领保留工资的人,则称先生。于是,当我看到称我“先生”的时候,就觉得受到了侮辱,并立即意识到,我是被人出卖了。我猜想,这是因为我出生在“被杀、关、管”的家庭,所以不被认为是“革命同志”,而这档案材料,只有领导掌握,定是领导与出版社联系了,才取消了我出版这书的资格。那么领导怎么知道我有书稿寄到出版社,则是因为一个我认为是很友好的同事出卖的关系。
14、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帝国吞并了数百个国家和种族,因此,很多国际象棋大师其实并非俄罗斯族。
15、Озернымводамотдаллик,
16、对曾经占市民总人口44%的犹太族群来说,1941年是自1794年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创建敖德萨以来这个城市历史上的至暗时刻。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的散文诗《寻找失落的敖德萨》里频频出现1941这个关键年份:
17、Атеперьяигрушечнойстала,
18、不论是多情的诗名、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比亲密的友情。——普希金
19、俄国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死魂灵》、《钦差大臣》。果戈里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与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被誉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杰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重要影响,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
20、
21、1910年阿赫玛托娃与古米廖夫结婚,结束了长达6年的马拉松式恋爱。然而婚姻只是走向不幸的开始。正如阿赫玛托娃所说:“我们俩作未婚夫妻的时间太长了,我在塞瓦斯托波尔,他在巴黎,等到1910年结婚时,他的激情已经消耗殆尽了。”婚后古米廖夫不堪家庭的束缚开始了漫长的非洲之旅。而阿赫玛托娃一头扎入了诗歌的创作中。
22、自然,要学习苏联,首先得学习苏联人的语言——俄语。于是,学俄语就像一阵风似地在校园中掀起。结果是让数百人在大礼堂“选修”俄语课。开始,大家都热情而有信心,但是慢慢地,这热情和信心就大大下降了,因为俄语字母中的一个卷舌音P,很多人怎么也不能使舌尖打滚。于是便一个个地退出,最后只剩二三十人;后来,这选修课就索性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