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的事情都戰栗著謎一樣的色彩。“K”是一個代號,但不是一個名字(指的是卡夫卡嗎?)。這是個薄暮,介于白晝與黑夜間的空寂時光。此時,K站在一座橋上,仿若懸浮在村莊與外界世界之間。城堡被濃霧、黑暗和積雪所籠罩。位于K面前的僅僅是“空洞”嗎?還是其他什麽東西?我們永遠都無法知曉K來自何方又緣何而來。而他永遠也不會抵達城堡,因爲他甚至不能確定那裏有一座城堡。但是,他就是要去往那裏。(卡夫卡指什么)。
2、最初我认为卡夫卡是文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多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我觉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辨出了他的声音,或者说他的习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评)
3、我們很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清晰具體的地方和歷史指涉,雖然朝聖者總會親臨位於Parizska大街30號如今已是五星級洲際酒店的地方憑弔,幻想卡夫卡如何在四樓的小公寓內創作〈變形記〉並以此作故事場景的原型。
4、JohnVarley|HolyIslandCastle(1810)
5、总之,我俩截然不同,这种迥异使我们彼此构成威胁。如果设想一下,我这个缓慢成长的孩子与你这个成熟的男人将如何相处,就会以为你会一脚把我踩扁,踩得我化为乌有。这倒是没有发生,生命力是难以估量的,然而,发生的事可能比这还糟糕。
6、 极权主义国家的真实世界与卡夫卡的“诗歌”交汇在一起,这始终有点怪异,它始终证明了,诗人的行为,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可捉摸的;荒谬的是:卡夫卡小说中巨大的社会、政治和“预言”的意义恰恰在于它们的“不介入(nonengagement)”,也就是说,在于它们的完全自治,疏离于所有的政治规划、意识形态概念和未来学预测。
7、你能够遏制世界的苦难,这是你分内的事,也是符合你的天性的,但也许还是这种遏制是你唯一能够避免的苦难。(卡夫卡指什么)。
8、一时的满足我还能从像《乡村医生》那样的作品中获得,前提是,这样的作品要能够写成功(机会飘忽不定)。至于幸福,却只有在我能够将世界升华到纯洁、真实、不变的境界时才能获得。
9、卡夫卡的影響在加缪的一篇虛構代表作《局外人》中體現得十分明顯。這部作品的整個寫作和出版過程都在納粹占領時期審查制度的監控下。故事發生在阿爾及爾——名義上的法屬城市的一部分。小說就這樣蕭索地開篇了:“母親在今天去世了。也或許是昨天,我無法確定。”書中的主人公法裔阿爾及爾人默爾索也並不在意。他對任何事物都漠不關心。他自言,“已經喪失了關注自身感受的習慣”。默爾索毫無緣由地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他並未試圖爲自己找借口,哪怕是爲了挽救自己的生命。默爾索對于殺人的唯一解釋是當天很熱。他走上斷頭台,甚至對即將領受的死刑都毫不在意。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圍觀他行刑的人群可以起哄。
10、我始终感到耻辱,要么服从你的命令,这是耻辱,因为只有我必须遵守它们;要么执拗,这也是耻辱,因为我怎么可以在你面前执拗;要么我达不到法规的要求,比如说因为我缺乏你的力量、你的胃口、你的敏捷,而在你看来,你所要求的都是我理所当然应当具备地;这便是最大的耻辱了。
11、作家弗兰茨·卡夫卡于1883年生于布拉格,他的父亲名叫赫尔曼·卡夫卡,下文我们会用老卡夫卡来讲述他。
12、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13、他看见自己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许多条细腿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14、 如果说我如此热情地拥抱卡夫卡的遗产,如果说我把它当作我的个人遗产来捍卫,那并不是因为我认为模仿不可模仿的东西(并重新发现卡夫卡式的世界)是值得的,而是因为它是小说(作为小说的诗歌)彻底自治的一个绝佳实例,任何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不可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实例。
15、在一个谎言的世界上,谎言不会被其对立面赶出这个世界,而只有一个真理的世界才会被赶走。
16、 如果“诗歌”已经在那儿,那么,把先见之明的天赋归到诗人头上就不合乎逻辑;不,他“只是发现”了人的可能性(“诗歌”在那儿“已经多年”),有朝一日,历史也会发现它。
17、用现代心理学的标准,老卡夫卡就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而卡夫卡作为儿子,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
18、“你瞧,父亲,”她突然尖叫起来,“他又来了!”在一阵完全令格里高尔不可思议的惊恐中,妹妹甚至离开了母亲,简直是推开了她的扶手椅,仿佛她宁肯牺牲母亲也不愿待在格里高尔身旁似的,并急忙奔到父亲背后,父亲只是由于她的态度才情绪激动起来,也站起身,像是保护妹妹似的在她身前略略举起双臂。
19、讀者大抵可視之為寓言小說,亦可把主角視同人類。像〈地洞〉裏的撥地鼠,不斷建立和拆毀重建複雜而奇怪的儲備洞和地道,本來為了躲避敵人侵掠、保護自己囤積的食糧,可是從來沒有令他安頓有安全感,反之營營役役,甚至惶惶不可終日。又由於過度的完美主義使他變得神經兮兮,無法肯定存在的保障。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撥地鼠和不斷做研究的老狗,都有着同一命運,就是落入主觀理性體制的圈套,異質化的心理使主角變得孤獨疏離,無法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
20、“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一间略嫌小了些、地地道道的人住的房间静卧在四堵熟悉的墙壁之间。在摊放着衣料样品的桌子上方──萨姆沙是旅行推销员──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并装在一只漂亮的镀金镜框里的。画上画的是一位戴毛皮帽子围毛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她的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21、我第一次见到他们的人是在一次老乡聚会上。有个穿吊带连衣裙的女学生请我跳舞,她很漂亮,嗓音清甜,化着淡妆,尤其是那下弯的眉毛和微笑时上撇的嘴唇,令人记忆深刻。老卡,我发誓,我当时满脑子里想的都是你,请你相信,我丝毫没有动心,我果断的拒绝了她。她也很有礼貌的走开了。这之后呢,两个穿西服的男人走了过来。那时我认为他们和那个女学生是一起来玩的。他们问我为什么这么漂亮的姑娘邀请我跳舞,我都要拒绝。我肯定不会把你说出来,就算说出来,他们也未必会相信。我说我不会跳。他们不信,试图追问更多。我才不搭理他们,我端起酒杯,一口一口地喝酒,除了老卡你,其他的男人,跟他们多说一句话,都是浪费时间。他们受到了我的冷落,再问不出更多的消息,也只能识趣的离开了。
22、对他们而言,关注他们儿子的需要、情感和兴趣,或者参与儿子的游戏和活动都是不重要的,更像是一种负担,即使他们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3、對卡夫卡來說,人類的處境遠非悲痛和沮喪二詞可以形容。
24、換了領袖,從來也沒有變換人殘酷的本質。所有所謂完善的制度,都是處置失勢者的工具而已。由是我們可以理解,為甚麼閻連科用荒誕現實主義書寫的《四書》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其小說誇張、怪誕、極端的敍述幾乎就是卡夫卡小說世界的精確影像,只是背景置換,同樣,黑洞那邊,有着他的人文關懷。
25、 菲利普·罗斯想象过《城堡》的电影版:格劳乔·马克思扮演土地测量员K,奇科和哈勃演两个助手。是的,罗斯完全正确:喜剧与卡夫卡式故事的实质密不可分。
26、這段開頭選自于一個短篇故事—弗蘭茲·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的《變形記》(TheMetamorphosis)。看起來卡夫卡似乎並不太關心我們是否讀到這句或者其他任何他筆下的文字。卡夫卡還囑咐他的朋友麥柯斯·布洛德在他死後燒掉自己的手稿,他甯願這些文字不被人閱讀。卡夫卡在40歲時就因肺結核而英年早逝。所幸的是布洛德違背了他好友的遺願。于是這些得以保存下來的文字代替卡夫卡本人向我們訴說著卡夫卡的故事。
27、我刚刚拜读完您的《变形计》,心情不好了很久。
28、 于是工程师去了内务部。内务部的人说,当然,这的确是个错误,但他们内务部也毫无干系,他们是从驻伦敦使馆的情报人员那里得到了关于这位工程师的报告。工程师要求撤回报道。不,他被告知,他们决不可能撤回,但他不会发生任何事,没什么可提心吊胆的。
29、在成长过程中,受虐待的儿童学会了自娱自乐、谨慎,并不断降低自己的情感依赖和需求,导致亲密关系出现问题。他们可能会和自恋、有暴力倾向、冷酷、挑剔或者情感缺失的人组建家庭。
30、 但是,说现代办公室属于荒诞的王国是什么意思呢?
31、一是象征。卡夫卡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
32、這種永遠處身在文化衝擊和差異中,永遠沒法建構身份認同的兩難模稜狀態,反照在他試圖以簡約的文辭建構超越語言邏輯之外的精神意符。令人迷惑的,不是眩人繁富的修飾和辭藻,而是過份讓人驚異反常的思想結構;也不是通過創作性語言破壞或顛覆德語常規語法,而是通過創造催使讀者發現語言以外無限延展那未可知的部分。所屬時代的人不明白他,但他啟示了我們從現代走進後現代的旯旮中,抑壓和物化後的種種的荒誕和恐怖。
33、他会因为儿子的错误、脆弱或失败表现出轻视或羞辱,但却对儿子的朋友赞不绝口。
34、直到卡夫卡成年以后,父亲仍然粗暴地监视和干涉着卡夫卡的一举一动。
35、卡夫卡早期的短篇反映父權中心的迫壓無處不在;讀者以此為鏡,不但讀出父權中心的家長式專制橫蠻,更隱含專制政權和官僚主義對年輕人所造成的扼殺、窒礙,寓意現代人在恐懼和迫壓下對權威產生不能彌補的撕裂。
36、卡夫卡是捷克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37、 在谈到产生卡夫卡式故事的微观社会实践时,我的意思不仅是指家庭,而且还有卡夫卡度过其所有成年生活的组织:办公室。
38、 首先,在职员的官僚主义世界里,没有主动性,没有创造,没有行动的自由;只有命令和规则:它是服从的世界。
39、他无处归属,他爱而不得,真正属于他的或许只有布拉格。不到布拉格,不懂卡夫卡。
40、 这样说来,你可能忍不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卡夫卡的意象活在布拉格,因为它们预言了极权社会。
41、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民主社会也熟悉官僚化和去个人化的过程;整个地球都成了这个过程的舞台。卡夫卡的小说只是对它的一个想象性的、梦幻般的夸张;极权主义国家是它的一个缺乏想象力的、物质性的夸张。
42、 卡夫卡没有作任何预言。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看见“背后”是什么。他并不知道,他的看见也是预见。他并不打算揭露一个社会体制。他只是把自己从私人性的、微社会的人类实践中认识到的那些机制显露出来,根本没有想到后来的发展会让这些机制在巨大的历史舞台上运转起来。
43、翻开英语辞典对「卡夫卡」具体的定义,通常会得到超现实与噩梦般的荒谬、怪奇和超展开的意思。牛津辞典将它解释为「压迫或噩梦般的性质」,而韦氏辞典则建议:「如噩梦般的复杂、荒谬,或不合逻辑的性质。」
44、可是格里高尔根本不想吓唬什么人,更不想吓唬妹妹。他只是开始转身,想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不过这动作显得很引人注目,因为身上有伤残,在做艰难的转身动作时他不得不用脑袋来帮忙,他多次抬起头来并用头撞击地面。他停下来,环顾四周。他的良好意图似乎让人给看出来了,这只是一种瞬间的惊恐。如今大家都默默而忧伤地望着他。
45、你在某种意义上否定这个世界的存在。你把生存解释为一种休息,一种运动中的休息。
46、▶ 本公眾號所有圖文資訊均為“今天文學”編輯製作,轉載請注明出處。
47、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出生于捷克布拉格,奥地利小说家,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
48、《变形记》写于1912年。一名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他极力想去同亲人联络感情,但都以失败告终……在荒诞、不合逻辑的世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正是卡夫卡天赋所在。
49、 布拉格的一位工程师受邀参加伦敦的一次专业会议。于是他去了,参加完会议的各项议程,回到布拉格。回来几个小时之后,他坐在办公室里,拿起一份《红色权利报》(RudePravo)——d的机关报——读到这样的消息:一位杰克工程师出席伦敦的一次会议,对西方媒体发表了一篇诽谤他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声明,并决定留在西方。
50、因而,尤莉的顺从自然很难让她形成一股抗衡的力量,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她完完全全地站在了丈夫一边,而对于她的长子卡夫卡的诉求,她始终都保持着无能为力的状态。
51、 这个女人被捕时有一个1岁大的孩子。从监狱获释之后,她就和自己15岁的儿子重逢了,从那以后便和儿子一起住在她那间偏僻简陋的住所里,过着卑微而快乐的生活。她变得强烈地依恋这个孩子,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有一天,我去看他们——那时她的儿子已经25岁。伤心而愤怒的母亲正在哭泣。原因十分琐碎:儿子睡懒觉,或者诸如此类吧。我问那位母亲:“为什么对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如此烦恼?这值得哭吗?你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52、生活叫做:置身于生活之中,用我们在其中创造了生活的眼光看生活。
53、你应该不认识我,我也不希望你认识我。你不需要知道我长什么样,不需要知道我是什么性格,不需要知道我喜欢吃什么,什么都不需要。你只需要知道,有一个女孩,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地喜欢着你就够了。
54、因找不到适合的图片,只得借用《福尔摩斯》剧照图。如有侵权,请告知恒实。
55、我来不及说再多了,我的确是被监视了。在没搞清楚他们的身份之前,我不能再和你联络了,那样可能会对你不利。
56、他父亲傲慢且自负,不听任何人的话,对所有事情肆意评判。他用一种“可怕的、嘶哑的、愤怒且带有谴责的语气……那种语气我现在听到仍要止不住颤抖……”事实上,父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让卡夫卡更加沮丧。
57、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爱读卡夫卡,他的一本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此外,受到卡夫卡影响的中国作家甚多,有残雪、格非、余华等。
58、四是独特的讽刺。卡夫卡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五是平淡、拙朴、凝重而冷漠的叙事风格。
59、對奧斯本筆下的主人公吉米·伯特來說,反叛者並非西緒弗斯的形象,而是一位“憤怒的青年”,對于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怒不可遏。他們不再向政府施加壓力,而是直接向他們擲石子以表憤怒。因爲,在英國曆史上,這一時期代表著四分五裂,整個帝國經曆著垂死掙紮。此時,英國與埃及之間針對蘇伊士運河權屬問題的殖民戰爭正值最後階段,英國顔面盡失。此外,英國的階級制度俨然成了遏制國家生命力的不良因素。奧斯本正是在自己的戲劇中陳述並宣揚了這些觀點。正如奧斯本筆下的人物所言,君主制猶如腐爛的下颚上的一顆金牙。
60、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61、你有一个强势的父亲,我也是,好奇你怎样面对父亲,是不是我也该给父亲写封长信呢?可你并没有移动脚步,只静静的站在那里,让我很是叹息。你此刻在想什么呢?是在构思你的小说,还是担忧你寄出的情书。我来不及思考下去,时空的缝隙开始拉扯我,缓缓拉离你身旁。人群中央有一个铁笼,笼子里一位消瘦的表演者,轻轻的抿了一口水,抬起眼皮瞥一眼四周,在你的身上停留,散发出精光,锐利的目光却突然扫向我。
62、故事之因果沒有任何的必然。「故事一端是現實的世界,另一端黑洞的重量。現實愈大、愈複雜、愈是懾人心魄,那一端看不見的黑洞,就有與之相應的意義和重量。」像〈在流放地〉裏積極向旅行家描述刑具如何判決公正,如何在受到正確管理如何操作正常,而恐怖之處是他要為一個未經審判的罪犯行殘酷的死刑而絲毫沒有憐憫之情。長官口中所謂公義所謂流放地的秩序和幸福,一旦遇上新司令官的新秩序,便失去了信任。他拼命向考察旅行家尋找審決的認同,最終失敗而自我負刑責,走上已運作失常的刑具。
63、1991年,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了另类传记片《卡夫卡》。
64、⑩1924年6月3日,41岁的卡夫卡病逝。据说,他临死前留给人类的文字是一组写给一个陌生小女孩的信——卡夫卡在街上看到小女孩伤心地哭,她心爱的洋娃娃丢了。卡夫卡安慰她说洋娃娃没丢,只是因对人类的厌倦而出走,并信誓旦旦地说,它会写信回来的。于是每天一封信,以洋娃娃的口吻,以一颗世界上最柔软的心灵,写洋娃娃出走后的经历……/整编自光明日报、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等
65、KarlLessing|LandscapewithCastleRuinsandRiders(1878)
66、當讀者以為軍官變成被判決者,受刑者變成行刑者,是諷刺建制的封建腐敗,原來被視為完善的制度亦須毫無反抗下落場。再細心一想,那旅行家和原先被判決的人,何曾阻止長官接受刑具的折磨?這不就是魯迅筆下看客的冷漠和荒謬?
67、卡夫卡,你好!你说“我内心有个庞大的世界,不通过文学途径把它引发出来,我就要撕裂了!”这人间是不是还有很多事,也这样?
68、再后来,一次次的开庭、一次次的取证......而我一次次的找人,一次次的抗辨。我变得谨小慎微起来,生怕自己在某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会犯什么过错,努力去回忆,寻找,捕捉。我开始失眠起来,身体也一天天差起来……
69、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成功,却形成粗暴刚愎性格,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阴影中”。
70、卡夫卡的性格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的父亲而形成的。他的父亲过于强势,从小对他进行打压式教育,干涉他读大学的专业,选择的职业和婚姻,因此卡夫卡从小就极端内敛,容易受到伤害,这更加被父亲看不上。在短篇小说集《变形记》的附录《致父亲的信》中他写道:
71、卡夫卡与父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能给理解家庭关系哪些启示和教训?
72、“啊,天哪,”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痒,便仰卧着慢慢向床头挪过去,好让自己的头抬起来更容易些。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了白色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立刻又把腿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引起他浑身一阵战栗。
73、我又一次竭尽全力冲着世界大叫;然后他们塞住了我的嘴,捆住了我的手和脚,在我的眼前蒙了一块布。我被好几次翻过来又折过去,我被拽着坐直了,又被放倒,这又有好几回,他们一下一下狠狠地揪着我的腿,疼得我挺直了身子,他们让我在地上静挣地躺了一会儿,然后用什么尖的东西深深地扎在我身上,一会儿扎这儿,一会扎那儿,他们随心所欲,叫你一点防备都没有。多年来我一直坐在这个大十字街口,但是明天新登基的皇帝要来了,我得离开我的位置。我对我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插手,这既是我的原则,也是出于反感。我已经很久不乞讨了;那些长期以来总是从这儿走过的人还是赐我一些钱,出自习惯,出自忠诚,出自熟人关系;那些新来到的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我身边放着一个小筐,每个人都随自己的美意向里面扔钱。正因为我对谁都不关心,对街上的喧嚣和胡闹都投以平静的目光,并保持平静的心灵,所以我对一切同我、同我的地位、同我的合理要求有关的事比任何人都理解。对这些问题是无须争论的,它只能适合于我的意见。因此,今天早晨一个警察走了过来,他当然很熟悉我,我当然也从来没有察觉过他,他在我面前站住了,说道:“明天皇帝要经过这儿;谅你明天也不敢到这里来了。”我用这个问题回答他:“你多大岁数?”
74、直到1882年,老卡夫卡奋斗了8年之后,他抓住了机遇,娶了一个家境殷实的人为妻。1882年底,他们家的第一家干货店开始营业,在第二年的7月3日,作为家中的长子,卡夫卡出生了。
75、在这一视角中,作者对卡夫卡作品中“弱者”形象予以特别注意,为他的文化解码绘制一幅“弱者”生存图,显示出卡氏作品中突破威权的政治寓言。
76、秉持著這樣的觀點,讓我來欣賞一下卡夫卡最後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小說《城堡》(TheCastle)的開篇:
77、他以不寻常的热情投入工作,只为让家人尽快忘掉父亲事业崩溃带来的绝望。
78、卡夫卡被埋葬了,但他以另一种形式在接下来的整个世纪中复活。他逝世之后,他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
79、如今作品轉譯多重,尚未完全讓世界讀通,乃以「現代文學之父」之譽稱時刻被重讀,被敬仰,被經典化。三部長篇《審判》《失蹤者》《城堡》生前更沒有發表,臨終遺願竟是全部付諸火炬,是以他也絕不會預期,好友馬克斯·布洛德(MaxBrod,1884-1968)善良的背叛把它們出版,造就今天所謂卡夫卡學這門顯學。
80、 第职员只跟无名之人打交道,跟档案打交道:那是一个抽象的世界。
81、我所有的情书都是一封信,所有的爱人都是你|linlin
82、我甚至下定决心不再想你了,我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来应付白天的危险。
83、《等待戈多》由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季米爾兩個流浪漢站在路邊的場景開始。作爲觀衆,我們並不知曉他們是誰,又身處何方。整部劇中,他們不停地唠唠刀刀,但卻不見任何實質性的事情“發生”。觀衆們隨之發現,這兩個流浪漢實際上在無爲而爲—他們一直在等待一位名叫“戈多”(Godot)的神秘人士的到來。從名字可能的隱喻猜測,這位戈多是“上帝”(God)嗎?在戲劇接近尾聲之時,一個小男孩兒跑上舞台,告訴流浪漢們戈多今天不會來了。聽聞此訊,愛斯特拉岡問弗拉季米爾他們是否該離開。弗拉季米爾回答:“當然,咱們走吧。”而結局卻告訴觀衆“他們並沒有離開”。
84、 工程师从秘书的眼睛里看到了恐惧。他能怎么办?他冲到了《红色权利报》的办公室。他觉得编辑应当对这篇报道负责。编辑赶紧道歉;是的,这确实是件很尴尬的事,但他这个小编辑与此无关,文章直接来自于内务部。
85、要不是我手里的钱没打出去,我一定要追出去问个清楚。我看着他们往外面走,强烈的阳光从大门玻璃反射进我的眼睛,他们消失在那片光亮里了。
86、《判决》中那个衰老却突然焕发新生的父亲,和《变形记》中的父亲极其相似。两者都是一开始十分虚弱,突然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判决》中的父亲用几句粗暴的话逼得亲生儿子跳河自杀。其中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是“我现在判你投河自尽”,而他的儿子居然也非常顺从地去跳河溺死了,极其的荒诞。
87、另外,卡夫卡一直想从文,放弃保险公司的职业,因害怕父亲的反对而落空。
88、然而,荒誕主義卻從未在美國紮穩根基。盡管我們在美國戲劇舞台上總能看到許多憤怒的表達。美國劇作家沿襲著亨裏克·易蔔生的筆迹,嚴厲地斥責資本主義下中産階級生活的虛僞內核。諸如亞瑟·米勒(ArthurMiller),就在他的戲劇《推銷員之死》(DeathofaSalesman,1949)中闡述了這樣的觀點。除此之外,田納西·威廉斯和愛德華·阿爾比分別以自己的作品《欲望號街車》(AStreetcarNamedDesire,1947)和《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Who’sAfraidofVirginiaWoolf?,1962)表達了自己對于婚姻的看法。他們認爲婚姻是具有破壞性的動物本能以及薩特式的地獄。偉大的“表現主義”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作品《長夜漫漫路迢迢》(LongDay’sJourneyintoNight,首演于1956年)則是在其去世後方才被搬上舞台,這部戲劇將家庭描述爲另一種地獄。或許,我們可以說,美國戲劇界找到了一種屬于自己的闡釋“無意義”的方式。
89、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父亲的负担,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因此他们不配被爱,尽管他们的母亲很爱他们。
90、他又滑下来回复到原来的姿势。“这么早起床,”他想,“简直把人弄得痴痴呆呆的了。人必须要有足够的睡眠。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后宫里的贵妇。譬如每逢我上午回旅店领取已到达的订货单时,这帮老爷们才在吃早饭。我若是对老板来这一手,我立刻就会被解雇。不过话说回来,谁知道被解雇对我来说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呢?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股脑儿全告诉他。他非从斜面桌上掉下来不可!坐到那张斜面桌上并居高临下同职员说话,而由于他重听,人家就不得不走到他跟前来,这也真可以说是一种奇特的工作方式了。嗯,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那时候我就会时来运转。不过眼下我必须起床,因为火车五点钟开。”
91、假如你是我的朋友、上司、叔伯、祖父甚至岳父,我会感到很幸运。惟独作为父亲,你对我来说太强大了,特别是因为我的弟弟们幼年夭折,妹妹们都比我小很多,这样,我就不得不独自承受你的头一番重击,而我又太弱,实在承受不了。
92、K在深夜抵達。整個村莊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在濃霧和黑暗的籠罩下,絲毫看不見城堡山的影子。即便是城堡所發出的最微弱的燈光也看不見。K在這座連接主路和村莊的木橋上伫立良久,仰望著這場表面的空洞。
93、著名學者李歐梵接受香港歌德學院院長GabrieleGauler訪問時表示,卡夫卡不能只單純視為歐洲現代主義文學的革新者而忽略其自身的背景。他的小說「實體化」了疏異、孤獨、荒誕等種種體驗,因而擁有「普世」的文學價值。可惜這普世文學價值最初傳到中國,誤讀為神秘主義,寫實與象徵、幻想混合的作品。
94、无论是哪种情况,这样的父亲在情感上都是缺失的。因为他们否认和蔑视自己的依赖性和脆弱性,他们不允许儿子表现出一丝丝的脆弱,否则就会冷嘲热讽。
95、生不逢時,時不與我,落在卡夫卡身上絕對是寫照。他從來不屬於捷克這土地:他操捷克本土語,用流利的德語學習德國文學和寫作,卻流着猶太流亡者的血統,終其一生渴望返猶太重新立國卻又從未踏足以色列。
96、所以有不少人认为,他死于父亲之前,也成了“被父亲战胜”的隐喻。
97、如果食物來自土地的說法是科學,飄蕩空中的狗不做可以看得見的工作,超出狗類的日常,象徵藝術對物質及身體的抗衡,由是我便想到〈飢餓藝術家〉的另一種解讀。聖經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