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他会紧紧的跟着,但当你一旦横越过阴暗处时,它会立刻就离开你。
2、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是当时的头号霸权,掌握了国际贸易航线以及广大的富饶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3、请结合材料,以“思想与行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4、但是细细一想的话,这里面其实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培根是哪国人及名言)。
5、西班牙是金融高富帅,英国则是苦逼的制造业打工仔,西班牙谋求与英国接触,对后者进行“颜色革命”。
6、 德行高尚的人们,其德愈增则受人嫉妒之机会愈减。
7、无论是不是专利行业的人,都有一种基本认识,专利制度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但是我敢说,即使是这个行当的资深人士,很多人对于这个本质问题也存在模糊的认识。
8、一句话总结,史密斯爵士的观点是:每个人都可以尽最大可能追求利润,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最好能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公众利益。
9、 出身高贵的人,常是不太勤劳的,但他们对劳动的人却又往往心怀嫉妒。
10、创新者首先需要积极研究,付出研发成本,才能获得创新技术方案;在获得创新方案之后,要购买原材料、设备组织试生产;生产出样品后,还要检测样品是否达到预先的设计要求,如果有偏差,要修改技术方案,重新安排生产,这一过程可能会多次迭代;最后好不容易生产出新产品投放市场,创新者心想这下可以发财了,前期投入不仅可以获得补偿,还能大赚一笔。可是没想到,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仿制的产品,由于成本更低(没有前期研发成本投入,显然成本低),比自己的产品卖得还好,自己的产品反而无人问津,别说大赚一笔了,前期投入都没收回来。
11、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12、十七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与明朝晚期是同一时期。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金银带来的充裕流动性,引发了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全球贸易的空前繁荣,并在英国、法国、荷兰、明朝都造成了面向外贸的工商业阶层的崛起。
13、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4、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
15、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16、培根从根本上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他不满意古希腊哲学家以及由此而发端的轻自然哲学,重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的学术传统,他认为正是这种传统妨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使自然哲学处于幼稚状态。
17、很显然,专利正是一种法律授予专利权人的垄断权力。对于专利产品,专利权人就是一个垄断者,由于竞争被法律所排除,专利权人可以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从而榨取到超额利益。
18、对于英国国王来说,不能加税就只能想别的办法筹钱。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为了垄断的专利权所支付的额外费用,相当于一种间接税,间接税不是直接针对人头征收,因此不容易激起人们的反抗。
19、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20、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但是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调整奋斗的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抵达成功的彼岸。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我们三位航天员正在浩瀚太空“出差”,海外同胞仍在辛勤耕耘使领馆、中资企业等海外派驻人员和广大留学生仍在勇毅坚守,运动健儿正在东奥赛场上为国争光……“知之深则行愈达”,思想为行动点亮一条星河,让前行的路熠熠生辉;“行之力则思愈进”,行动为思想开辟巷道,让我们的思想迸射锋芒!(谈启发和思考,结合社会现实进一步论证行与思的关系。)
21、培根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还是科学家。他说自己的人生有三大目标: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