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2、(翻译)孔子说:“子由,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4、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高考必背论语十二章)。
6、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7、(助记)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8、(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9、(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有所创新,就可以当老师了。”
10、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11、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12、《论语》12章、《孟子》3章,《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转.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马说》、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关雎(关关雎鸠)《诗经》、.蒹葭(蒹葭苍苍)《诗经》《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13、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14、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15、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9、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2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3、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24、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25、老高考必背 64篇 +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种树郭橐驼传》
26、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27、(助记)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28、(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9、是的,你也看到了,之所以看起来背书不花时间,是因为听东西需要争分夺秒、见缝插针。
30、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35、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