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传习录【78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4-04-09 11:36:28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传习录【78句精选】

传习录

1、解析: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2、第二层:“圣人”就在我们心中,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传习录)。

3、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

4、13: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5、(解读) 认识实践的起点,实践是认识的成果。圣人的学问的只是一个功夫,认识和知识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

6、(解读) 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从人的角度来说,虚灵指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一个人人的真,善,美,它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7、所以在这里,王阳明告诉我们,当自己的善念萌发的时候,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将其放大,最终成为善行;当恶念萌发的时候,更要及时察觉,尽早将其遏止。王阳明说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8、第三个阶段才是你走过去和她打招呼:“小朋友你好,萌哒哒的好可爱呀,在哪个幼儿园呀?”。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行”。

9、● (听学·传习录)王阳明教你五大高招,学会心平气和(37)

10、(解读) 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养心”、发明本心。一个人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就要做起坏事来;一个人内心不安稳、不安定,也无法做成事情。王阳明这里用种树作比喻,告诉我们,我门的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

11、第二阶段是我们心里情绪发动起来,开始的心理活动;

12、一句话,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养心”、发现本心。一个人一旦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就会坏事;若一个人的内心不安稳、不安定,也无法做成事情。(传习录)。

13、一个人,若是真的用功,他人的毁谤或是欺慢,也会是一种磨炼,也是使自己的道德进益的机会。如果不用功夫,那么别人的毁谤就是登时将自己击垮的魔鬼。每一次外界的挑战,都是对本心修养的一次考验,是将其作为“进德之资”还是“魔”,就看自己的功夫了。

14、毛主席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15、该书的第二大特色在于周月亮教授并非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在深研(不仅是《传习录》,还有其他儒家典籍)的基础上回归原典,逐条精讲,将《传习录》中的历史背景加以还原,让《传习录》回到历史语境当中。

16、(释义)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

17、(解读)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知是行的开端,行则为知的完成,二者互为始末。一件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后,才能体悟其中顺、逆的切实情境。

18、● (听学·传习录)赏不逾时,罚不后事(38)

19、5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20、第三个层次:我们心中的“圣人”常常被我们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为圣人,必须剪除掉我们心中那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21、0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22、只要有向上向善的进取心就是学习。一直念着过去的事,考虑未来的事,并没有什么用处,只会使自己的向上之心有所懈怠和分散。

23、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24、(释义)坚守自己的志向像自己心痛一样,你一心都在疼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25、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工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26、(解读) 当自己的善念萌发的时候,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将其放大,最终成为善行;当自己的恶念萌发的时候,更要及时察觉,尽早将其遏止。阳明先生说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27、去人欲,并非抹杀人的自然欲望,而是去除会产生危害的过了头的欲望,而达到一种中和的状态——“天理”。去人欲、存天理,不是只有在静静地躺着、坐着时才能做,在行动中也可以做到,时时、事事皆可磨练。

28、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

29、● (听学·传习录)“傲”为人生第一大病(45)

30、王阳明龙场一悟彻悟心法内涵知与行是合一的“格物”格的是内心《朱熹晚年定论》,王阳明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龙场一悟”让他悟彻心法的内涵,他发现了朱熹解释最为关键的“格物”一词的错误。王阳明认为外在的言行都是源于内心,有怎样的内心就有怎样的外在言行,知与行是合一的。可当时,朱熹是国子监,天下儒者都是朱熹的学生,他们并不认同王阳明的看法。直到朱熹晚年,朱熹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可已经没有办法纠正以往的错误了。幸好,朱熹在跟学生的书信往来里写得很明白,说自己以前对孔子学问最关键的“格物致知”理解有误。王阳明把这些书信收集起来,编为《朱熹晚年定论》,收集在《传习录》里面,使得这一心法的真正意涵得以留传,发扬光大。

31、阐析:有朋友问王阳明:“读书而硬记不住,该怎么办呢?”

32、解析:王阳明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33、王阳明将“心学”精华凝成这4句话28个字。他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这是“天理”,在“情感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但是,当我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就会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

34、阐析: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混沌与原始状态,延伸意义就是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人的真、善、美。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

35、先生说:“这句话本来说得很好,只是颇让人费解,于是便有了问题。”

36、大多数人都生怕被人认为是“不能”,认为只有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才能强大自己,证明自己,以为强大后就能为所欲为,这些鼠目寸光的逻辑,早已渐渐露出自食其果的衰败痕迹。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却肯因为社会综合问题的解决与融合,而暂缓迈入所谓现代文明的发达,这是中华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独有的“不为”的智慧。

37、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

38、王阳明回答说:“只要理解了,为什么非要记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若仅求记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

39、● (听学·传习录)灾祸根源,四大原因(35)

40、应该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做适当的事,谋划和行事都不要越过自己所处的地位。遵照自己的地位和能力做事,才是君子,才算作是致良知。

41、15: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4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3、● (听学·传习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

44、王阳明“龙场悟道”十分有名,但是龙场其实是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跟随王阳明一起来到龙场的人大都病倒,只有他安然无恙。王阳明在龙场受了两年的磨难,依然安康,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

45、为何有些老板穷其一生,都在被企业所累,被金钱所累?

46、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47、先生说:“圣人哪有精力顾及许多?圣人的心犹如明镜,由于这个明,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过去所照物影已不复存在,未照的不可能预先具备。若如后人所说的那样,圣人对什么都事先研究过了,这与圣人的学说大相背离了。周公旦制礼作乐惠及天下,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尧舜不全部做了而非要等到周公呢?孔子修订六经教育万世,也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周公不先做了而非要等到孔子呢?可见,所谓圣人的光辉事业,乃是碰到特定的历史条件才有的。只怕镜子不明亮,不怕有物不能照。学者研究时事变化,与镜子照物的道理是相同的,但学者须有一个‘明’的功夫。对于学者来说,不怕不能穷究事物的变化,只怕己心不能明。” 

48、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49、我们看到第一眼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唉呀,这个小妹妹好可爱呀,我心里好喜欢”。这喜欢的一涌动,就是行的第一阶段。

50、阳明心学的智慧以及许许多多具体而微的教导,都凝聚在阳明心学的这部集大成之作《传习录》当中:

51、上卷是语录体,是相对比较基础的东西。比如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心即理”?什么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等,主要是强调什么是圣人之学,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阳明心学是入世的东西,不是空谈心性,和佛道之学是有分别的。心学不讲彼岸,强调入世践行,强调儒家的“修、齐、治、平”,强调对我们实际的生活和人生究竟有什么帮助,绝对不是遁世枯禅。

52、凡事不可强求,之所以无法获得宁静,是因为我们有时是刻意追求宁静。而越是刻意,越不得宁静。

53、那么心学里的“善”“恶”是什么呢?心学里面的“善”,是《尚书》“允执厥中”的意思,就是“妥当、恰到好处”的意思;“恶”就是失准的判断。打个比方,比如张三偷东西,按照赃物的案值,按法律判他三年有期徒刑,他进去蹲三年出来了。这是符合被惩罚恰当的标准。这是什么?这就是“善”。他本来应该判三年,结果法官判了五年。那还是“善”吗?显然不是了,已经是“恶”了。如果他本来应该判三年,结果判了一年就放出来,是不是“善”呢?这点事容易模糊的,这也是一种“恶”,因为对于受害者而言,判三年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妥当的事情。如果小偷只是受了一年惩罚就出来,对受害者或法律规范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伤害。

54、据说,王阳明在十五岁前后立下一个毕生的目标——做圣贤!

55、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当今的小米扛把子雷军,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等人,都高度盛赞、一直推崇阳明“心学”。

56、(释义)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57、朱熹朱熹是个大儒者,虽然朱熹是个用心传承儒家文化的人,但是他对这个心法的学问没有理解透彻,比较偏重外面的礼仪、人与人应对的方式与技巧,悟不透心学里内心与人外在言行的关系,以着朱熹好像让人容易懂,却是错误的解释来修为自己,是达不到真正效果的。

5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cJU2kwWmOs3Qv2q6Wrrjg提取码:x58y书名:《传习录》精读

5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GbAf6iEXh2xnk5fQQcz6g提取码:9bxo书名:传习录

60、26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61、我们如今会说某家的孩子早熟,但王阳明不是,直到五岁他才能说话,别人还以为这孩子是个傻瓜呢。

62、看到一个东西,心里马上就有喜欢的一涌动;碰到一件事,或者听说一件事,觉知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马上心里觉得堵得慌,这个堵得慌就是“行”的开始。所以我们讲“知”是内在的行动,行和知中间是无缝连接的。我们只要知觉到,心里边马上就会有个涌动,这个涌动就是“行”的开始。这就是知行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讲“知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

63、阐析: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64、为此,柳祖海老师特开设《领袖心之力》课程,帮你开启强大的心之力!

65、● (听学·传习录)科举落地,格物明心(2)

66、不过,35天后,这场造反就被平复了,而摆平这场叛乱的人,就是王阳明,时年48岁。

67、● (听学·传习录)日不足者日有余,日有余者日不足(14)

68、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69、梁启超曾说:“在学校里养成空腹高心的习惯,与社会实情格格不入,到底成为一个书呆子,一个高等无业游民完事。

70、而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

71、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72、16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73、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74、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

75、古人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顺着自己的恶念去行动很容易,就像山崩一样,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不可收拾;而顺着自己的善念去行动,就像登山那样困难,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心、毅力。

76、但需要注意的是,阳明“心学”不只是成功学、不只是“鸡汤”,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最不宜带着功利主义之心捧读《传习录》。

77、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蔡汝楠(1516年-1565年),字子木,号白石,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上一篇:2023郑智苑的qq唯美说说(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怕我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手舞足蹈造句大全【7句精选】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58句精选】
  • 描写夏天的诗100首【22句精选】
  • 截然不同造句大全【38句精选】
  • 冬天的诗句有哪些两句【29句精选】
  • 截然不同造句小学【66句精选】
  •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句子【40句精选】
  • 励志签名简短的【57句精选】
  • 团队名字大全要霸气【9句精选】
  • 分手个性签名男生伤感【22句精选】
  • 感恩老师手抄报六年级【18句精选】
  • 感恩老师作文1000字高中【28句精选】
  • 感恩老师作文初中【106句精选】
  •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60句精选】
  •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41句精选】
  • 适合发朋友圈配图感恩【109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西安城墙发朋友圈【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短句(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短句文案134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最新个性说说

  • 传习录【78句精选】
  • 2023郑智苑的qq唯美说说(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怕我不)
  • 手舞足蹈造句大全【7句精选】
  • 2023玛奇的微博伤感说说(我们没有流连的泪眼,相对,无)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58句精选】
  • 孔令俊的抖音爱情说说(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
  • 描写夏天的诗100首【22句精选】
  • 巴王海的qq空间伤感说说(了与你邂逅,我来到这世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