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62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4-04-13 12:46:54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62句精选】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1、精神得不到安息,肉体只能在俗世沉沦。为什么精神这么重要呢?精神不能归人就像带着枷锁在大地奔跑一样,没有片刻宁静。而西方哲人们开出这么多方子,究竟听谁的,模棱两可不可知。物自体也好,绝对精神也好,都是语言的游戏,是描述客观世界而进行的主观表述。万物契合物自体,绝对精神而吻合万物,这个中介游戏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都是客观世界的一个方隅。

2、  世界并不是世上诸多可见的存在者的总和,人也并不是世界的唯一组成部分;世界与人之间并不是客体与主体的二元对立关系。

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4、  最不抱期望的时刻,痛苦常是意外的宽慰。

5、在此,很自然地就延伸到了海德格尔的一个重要观点“向死而生(Being-towards-death)”。要理解这个晦涩深奥的哲学术语,最关键的是对海德格尔的“死”这个范畴的把握。死和常人的亡故并不表征同一本质,亡故是生命现象的自然完结,具有医学和生物学的特征;而“死或死亡则作为此在借以向其死亡存在的存在方式的名称”。因此在海德格尔那里,生理上的、肉体上的死亡为“亡故”,而“死”则是一种哲学概念,具体说,死是作为此在借以向其死亡存在的存在方式的名称。死比亡故更基本、更本源,因为此在只有死着,才能够亡故。而在人们一般的观念中,死与亡故并无区别,死即亡故、亡故即死,而海德格尔则认为,这两者在概念上有很大的差别,死喻指的是一个过程,亡故则指此过程的结果,人首先要死着,然后才能亡故。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这种贯穿一切“活着”的死亡存在,先于任何形式的亡故。人在亡故时已经谈不上“有死”,而是已经丧失了“有死”。亡故当然意味着一种终结或结束,但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结束,这种结束有完成、就绪、停止等意思。

6、用我们熟悉的、接地气的方式来理解,那便是说——人生的尽头是生理上、肉体上的亡故,亦即生命的终结,因此所谓人生,也可以被理解成为是一个通向最终的亡故的过程,海德格尔专门将“死”这个名称给予了这个过程。在海德格尔的常用术语体系中,亡故是Being-at-an-End,亦即在终极的存在,意指着人生在此已经结束;而死或死亡是Being-towards-the-End,亦即向终结的存在,表达的是一个正在结束、但却又没有真正结束的过程。海德格尔认为,死比亡故更本真、更实在,那是因为一旦亡故,人就进入到某种终极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时间和空间均已不再存在。这就像人们总是设想或者幻想着“阴间”或“天国”的存在,但“阴间”或“天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甚至它们到底是否真的存在,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反过来说,人们对阴间或天堂的设想的唯一重要的用途就是确证了“阳间”或“人间”的存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在从不完结,因为死本身就是此在存在的一部分。正是在这里,海德格尔之死亡本体论的关键节点就浮出了水面。

7、那么是什么在推动挂念的作用了,海氏说是对死亡的恐惧,人唯有向死而生,在挂念的推动下,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正是因为对死亡的畏惧,人才能逼迫自己去实现一个美好的未来。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那么每个清晨都可以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最想做的,在死亡面前,只有最珍贵的兄弟会留下,其余的东西都会被抛弃掉。

8、他有什么特殊见解呢?首先,他认为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以来都走偏了,都忽略了“存在本身”与“存在之物”之间的差异。譬如,我们常说“马”与“马的具体存在”是不同的,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什么是“马”,则答案是“从具体的马”抽象出“马”。这是没有问题的思考方式,对待我们所见的万物也确实有其效用。但是,以此去探讨“存在本身”,则结果只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根本不足以显示它的真相。

9、  人为什么一定会在面对死亡的过程中才产生这种内心急迫感呢?海德格尔认为这是内在的良知呼唤“此在”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心灵的召唤,一种精神性的需求,“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的自我”,一个与世界精神合一的灵魂。(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10、无论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开启了西方现代理性主义的大门,还是康德试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哲学理念,在海氏看来,都只是对一个存在者静态的描述,都是不完美的。笛卡尔说我唯一能确定存在的就是那个正在思考的存在,思考中的存在作为一种此在,只在思考下存在,万物都可以否定不存在,而那个正在思考的此在,必将有一个存在作为载体存在,此在只有在这个思考下才存在。

11、  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12、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13、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14、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主要是依据时间性和周围世界的性质来阐释空间性,空间并不具有与时间对等的地位。虽然海德格尔当时已意识到以时间性理解空间性的某些不妥,但最终毕竟还是“将此在的空间性”也“归结到时间性”上去,认为此在特有的空间性也就必定奠基于时间性。

15、海德格尔指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16、   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17、不要让他们挂念就好了,你也不要伤心,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加油吧。

18、  正像海德格尔运用辩证分析的那样,当一个人能够正确的理解什么是死亡,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生存或存在的意义。人只有在看清人生边界的有限性,才能看清人生发展的无限性。这就是所谓自身发展的无限性包括在自身存在的有限性。

19、而此在(人)是通过与这个世界发生勾连的方式,从而显现(存在)的。存在的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本真的存在方式,一种是非本真。在本真的状态下,此在(人)具有一种去存在化,就是自我超越,做出自己的选择,也独自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而非本真状态下,此在(人)固化成了一个存在者,本真被遮蔽起来了,以一种沉沦的方式消融在“众人”中。

20、我们虽然向死,但要精彩的生,不能让自己在临死之前抱有任何遗憾。就算死亡了,但至少我们的名字或是故事能被记录在这个世界上,那也是没有任何遗憾的。

21、  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所以让它在场。

22、可死亡并不是我们不想面对就不面对的,死亡是客观存在的。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就是让人们勇敢的面对死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思想的进步,也标志着人们对宗教开始怀疑,唯物主义渐渐占主导。

23、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24、  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25、  人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既然我们此生无法避免最终的死亡结局,那么我们将在此生尽量满足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欲求,而不去多考虑死亡之后的事情。

26、  在笔者看来,海德格尔想表达的是:人在直接面对死亡的过程中,内心才会产生一种存在意义上的紧迫感,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进而尝试活出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时人才是一个“本真”的存在者,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此在”,也就是物质和精神合一的人。在“本真”的人身上,“存在”即世界本身才能真正呈现出来。

27、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28、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是做关于“存在”的探讨。在我写上自己的感想之前,我想有必要对他的一些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作为铺垫。

29、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真正的含义:作为一个物质和精神承载之物的“此在”,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充分感受到与世界和大自然的完美融合,充分体验到世界和大自然无限的壮美,在内心深处才会产生一种无法言状的幸福美满的感觉。找到一种自我存在精神意义上的存在价值感。

30、海德格尔提出这句话就是让人正确面对死亡,以前的人信奉宗教,认为人死后会升天堂。或者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亡之后灵魂会出窍,会去到另外的地方,死亡的只是肉体。

31、我们能够见证生,也能见证死,但是却无法知道生之未生、死之已死是什么感觉,生命就像在“生”“死”两点间的连线,除去这个线段外都是未知。因为未知,而畏惧。所以,自然思想就会放到对这段有限的“线段”的思考上,如何活出自我,如何不负这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张任务卡,任务就是走向死亡,既然死是不可避免的终点,除非什么都不想,直接奔向终点,大多数的人估计都还是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领会该如何生存,从而振作起来。

32、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33、不同于海德格尔,我认为人不是从非本真状态开始的,一出生确实是一种本真的状态,所有的表达都是真实的,但随着成长,人不得不去接受和学习社会化——也就是“众人”的行为方式,从而将本真遮蔽,不知不觉进入了非本真的状态。而后,才又有对于本真的回归。不过刚出生时候的本真确实是和海德格尔所定义的“本真”有所不同,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太幼小,而无法为自己筹划。

34、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庄讲的生生之道,因此事物始终处于弱小,柔软状态,始终生生不息,因为物壮则老,来到了成熟期,预示着衰老死亡也即将来临。这一切都是道在作用着。

35、  海德格尔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36、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37、  思的任务将是放下以前的所思,把真正应当思想的事情决定下来。——海德格尔

38、  海德格尔还还预见到,当今世界人类处于多重内心矛盾之中。在众多的内心矛盾中,对于死亡的恐惧和错误认识又是产生近代“历史虚无主义”盛行,人拼命追求物质享受,拒绝精神追求的总根源。

39、听哲学,让我无数次地泪流满面,诚然,有感动,但更多地是振奋、是喜悦。哲学是勇敢者所学,因为它直接敲击内心,在这一点上,甚至连艺术也做不到,因为艺术也是需要被翻译和理解的。但哲学是直接用语言进行表达,直面问题和困境,只有敢于面对、敢于审视、敢于改变的人,才能够接受。

40、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41、《存在与时间》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现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间上的在。

42、  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43、问题在于:此在很容易陷于“非本真状态”,亦即整天都在闲谈、好奇与模棱两可,关心世间琐碎的事务,隐身于公众意识中。譬如,譬如,我们问学生“考试为何作弊”,他/她回答说“因为别人都作弊”;我问一个人“开车为何违规”,他/她回答说“因为别人也违规”。像这样的回答,就证明了他们把自己当作“众人”之而遗忘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44、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45、原质——关于灵魂,关于精神,你必须知道的最基本的概念

46、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

47、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48、以上就是海德格尔前期思想的一个简单脉络,他并非是一位生活哲学家,但他理论中对于“人”的存在的分析和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联系,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所以我也就是从这个角度去联系生活,并有了一些感想。

49、然而老子的思想,在《存在与时间》中影响还是非常大。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一直围绕柏拉图学说来回转向,都没有找到真正的突破口,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本来的样子。一直在试图阐述的理念,物自体,绝对精神,都是对一个存在者的叙述,而忽略的存在本身的意义。

50、世间的存在者里有非常特殊的一种,就是人,因为人可以对自己做出筹划,并有所作为,而其他的存在者则不行。从存在学的角度上,海德格尔把人称为“此在”。

51、  海德格尔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52、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反复强调的是“筑居”与“栖居”的不同。“筑居”是指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整天忙碌操劳,为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打造的物质居室。而“栖居”指的是人心灵中的“精神家园”,一个可以在繁忙的生存状态下可以去静心的场所,是一个充满神性的家园。假如世界是一个空间的维度、大地是一个时间的维度,人是一个物质的维度,那么这个“精神家园”就是存在者的信仰维度。人只有靠精神信仰的力量,才能把人和这个世界和大自然完成连接。只有当世界、大地、人和信仰四者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那么存在者才能真正意义上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53、  人活在自我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54、  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以往凋谢过——海德格尔

55、     12:00-13:00   午   餐     

56、李开复没有得癌症之前,那个能得瑟啊,那个才华横溢啊,那个人生的真理妙言啊!当自己得了癌症,一下子老实了。

57、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评

58、  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当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59、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界,影响力最大最广的应该首推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 1889~1976)。他生于德国乡下的天主教家庭,先读神学,后来改习哲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就开始教书。这原本十分平凡的学习生活,转折于他1927年出版的《存在与时间》,一时洛阳纸贵,也让海德格尔声名鹊起,他一方面承袭了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同时把握了西方哲学的核心理念,又推展当代存在主义的人生议题,显示了他丰富的思想潜力。

60、  在书中海德格尔把“人”描述为:被抛入世界(身不由己来到人间),能力有限,出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同时又是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又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又常有烦恼。

61、海德格尔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这个重大的死亡哲学概念,其实是站在哲学理性思维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海德格尔很清楚地知道,以人贪恋欲望满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最多也就是体现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这个“大存在”中的“小存在”。

上一篇:亲情的句子经典语录【90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81句精选】
  •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38句精选】
  • 烙印战士的抖音经典说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 2023刘禹伶的微博失恋说说(分手了为了他死去活来感情那么)
  • 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小短文【65句精选】
  • 比喻志向远大的诗句【30句精选】
  • 向喜欢的人表白的短信【122句精选】
  • 积极乐观向上正能量勇敢坚强的句子【95句精选】
  • 安体舒的微信心碎说说(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 向男生表白的话简短【87句精选】
  • 向斌的微博心情说说(薄荷,亲爱的,我怎么会把你弄)
  • 高级段子幽默笑死人2021【51句精选】
  • 用生死相依造句【60句精选】
  • 黄油手的微博心酸说说((四十一)如果你向神求助,说)
  • 我不转弯的微信心情说说(我不知道扎金索斯岛在哪个方向)
  • 笑死人不偿命的沙雕句子【60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西安城墙发朋友圈【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短句(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短句文案134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最新个性说说

  •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62句精选】
  • 亲情的句子经典语录【90句精选】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81句精选】
  •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句句净化心灵【93句精选】
  • 亲情素材事例名人【27句精选】
  • 我爱读书手抄报内容字读书名言【60句精选】
  • 团队取名字大全【39句精选】
  • 曾国藩家训原文及翻译【98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