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26)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指导过程中,可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或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同异进行认字、写字,并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朗读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叠词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感。通过想象、词语对比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和说话的兴趣和动力。
3、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你们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一个自然段开始的标志,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每个自然段。(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一自然段的序号。)
5、(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6、“秋”还是生字宝宝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7、秋风习习:意思是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8、一个“斜”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9、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10、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组词:飞机、飞鸟。
11、(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1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天》。出示课题,并板书。(板书:秋天)
13、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14、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5、(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16、设计意图:理解词语“多么、一会儿”的意思,并进行仿说。让学生自由组合,扮演大雁变化队形,在游戏中动一动,加深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并能通过朗读表达秋天的美丽。
17、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18、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秋天》,下面可以开始我的试讲了吗?谢谢评委老师。
19、(出处):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凄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20、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21、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去学一篇和季节有关的课文,题目就叫──《秋天》。
22、(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3、同学们看完这个读音,我们再来看一下,秋天来了,有什么变化?一组,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叶子落了,还有没有?六组,大雁南飞。是不是就是这些变化啊,我们快找下课文中的总结句,“啊!秋天来了。”
24、(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
25、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26、天( ) ( )水 空( ) ( )油
27、
28、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29、春江水暖缕缕花香风和日丽枝繁叶茂奇争艳斗春风习习
30、(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31、我爱春天里的鸟叫和一切充满活力的可爱的生灵,尤其是那可爱的燕子。我常在电线上搜寻她们,因为电线上的她们,像五线谱上小巧玲珑的音符,配着“唧啾”的叫声,在鸣奏着春天的第一乐章。
32、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33、白话文:“秋色凄凉,松声断了,百年多少,在这个告别回家。”
34、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
35、(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36、识字“树”:这个生字宝宝里面还藏着一个新偏旁:木字旁,木字旁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请学生给“树”组词,如“树叶、树林”等。
37、(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38、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9、大家看PPT,这里有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是的,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读到的课文,从这幅图和以上两段的描写,你明白了什么?这些自然界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所以作者发出了感叹,用了两个感叹号。解释感叹号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感情)
40、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呢?
41、²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2、(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月亮的资料,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学习、发展的主人。
43、课件出示苹果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