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郁:想问一下,平时在聊天里Z有没有使用一些您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表情,或者一些网络用语呢?
2、语码转换受情景、交际者间的关系、交际者目的、交际者语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概念(何自然、于国栋,2001)。进行语码转换的先决条件是行动者必须掌握两种及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在此基础上根据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等因素进行策略性的语言转换(于国栋,2004)。
3、他说“元明以后时代,我觉得是落后的,无可非议地落后的,落后了怎么样来改变?要反传统,传统的东西必须要反掉它一些。”(代沟的定义是什么)。
4、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赵雪梅同样专注“审美代沟”这一概念本身,试图对该词进行一种理论上的界定与探讨。她认为,在当代语境中,代际性与审美性是构成评判审美代沟的必要条件,反抗性则是审美代沟的本质特点。
5、(1)舒茨《社会实在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120
6、郁:您会不会觉得有时候S不应该说这种网络用语或者发这个表情包?
7、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迫使他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思想进行颠覆,开始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的价值观进行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匮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措手不及,只能依照以前的方式应对。(代沟的定义是什么)。
8、W爸爸:说实在的,我不太在意,因为现在我们也在网络里,我看到一些W用的不一样的,虽然有时候会看不懂,但过一阵子我也懂了。
9、《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周裕琼
10、学生让他讲讲。他说:“漂亮和美不同,漂亮讲得是那个质感——细腻,美往往是造型艺术里面的独特性、构成美,这两个不一样。我觉得张大千的作品就是漂亮,像《飞萧楼》,潘天寿的作品是美,感人。”
11、“并喻文化肇始于前喻文化的崩溃之际。以下诸多原因都可能酿就前喻文化的崩溃:比如,整个人类,尤其是那些占据着领导层的老年人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长辈们不再是事事精通的行家里手;迁往一新的居住地后,当地人会把移民群体中的老年人看作(而且永远看作)是陌生的外来者;由于战争失败,被征服者被迫学习征服者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因为宗教信仰的改变,成年人以他们青少年时代所未接触过的新的观念教育自己的子女;领袖人物们也会通过向年轻人宣传全新的生活方式,作为获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手段。”(5)
12、无论是从微观/家庭还是中观/社会角度来观察,都能看到横亘在不同代之间的数字鸿沟。将两种视角互相对比,得到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在社会层面,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随年龄依次递减的趋势清晰且一致;但是深入到家庭内部,我们却发现,子代、亲代和祖代的差异并非简单递减。家庭关系与家庭身份似乎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干预着人们的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
13、这些新语言正在以其特有的诙谐、玩世不恭、无所谓、去中心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网络语言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等特点,而这些又同时是这代人的风格。(9)
14、作为一个概念,代在传播学中的地位颇为尴尬,其测量手段(年龄)是几乎所有传播量化研究必不可少的变量,但研究者大多聚焦于代的生物和社会时间属性,很少关注到其家庭关系属性;大多考察年龄的连续性影响,较少展开短间隔(十年或五年)的比较,鲜少涉及长间隔(二三十年)的断代;大多把年龄视作一系列自变量或控制变量中的一个,很少将代置于研究的核心位置。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代问题在传播学研究中长期以来处于缺席状态。有鉴于此,我们不但要重新认识年龄与代的关系,更要从代的视角俯瞰不同年龄层在媒介接触、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把代沟这一关乎人类社会更替与传承的重要命题引入传播学。
15、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战迪以《“看脸时代”的青年审美迷失》为题,同样是从对“看脸文化”的审美史耙梳起步,归纳出青年文化中“脸性生产”的特征和规律,并对青年文化在电子幻觉中的症候性做出了批判。
16、老一辈人和咱们这些新兴人类有着不尽相同的社会经历,历史发展了,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任务必然有所不同。一个人由青年到老年,生理上的变化也必然带来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变化。
17、所以他说,“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八十二岁,我们问他的苦恼,他说苦恼是人都老了,各方面都老了,但是感情不老。
18、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周文萍则聚焦近十年来的清宫剧,从《还珠格格》、《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等剧中“继后”形象的变化中,辨析出中国女性意识的代际成长脉络。南开大学的周志强对以上五位发言人进行了点评,他在总体上对五位发言人的问题意识进行肯定的基础上犀利地提出,生活在这个时代不等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历史事件”之中,所以,要关注“代”究竟是由历史本身造成的,还是由后人对历史的回溯造成的。
19、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代沟、数字反哺与老龄化社会媒体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6BXW048)的阶段性成果。问卷调查得到了腾讯研究院的资助,特此鸣谢。
20、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某些表情包或网络语言使用不得体,他们便会要求孩子删除并改正,此时孩子一般只会改变自己在父母面前的语言使用方式,在与朋友交流时还是照用不误。其实,父母对于孩子这种切换语言体系的行为也有所感知。但这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因此父母也不可能去进一步思考:子辈的语言体系切换行为是否正意味着代沟的存在?自己是否应该对此采取什么行动?
21、接下来四班作为反方阐述自己的论点,担任一辩的同学认为“清除代沟”是不切实际的,应该通过沟通来使父母和孩子互相理解,而目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意愿不平等,其中主动性较低的子女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反方立论后,正方四辩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应占主导地位,让子女承担更多的责任是不合适的。
22、他逝去了,我想起他在那天讲演中,提到死亡,他说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中间有一篇叫《过客》,过来的客人。这个过客永远在走,走向未知,走向未来,很辛苦,很艰难。有一天快到黄昏的时候了,他碰到一个老翁,就问这个老翁,前面是什么地方?
23、代沟由于年龄,经历不同,因而思考方式也不相同,年轻人充满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追求。而父母都是过来人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两种方式之间产生了差异,如果沟通不畅就会产生矛盾,增加了误解和隔膜。
24、Z:我觉得这是和朋友聊的。而且就算聊,最后我妈也会通过这个教育我,或者我爸可能觉得我不需要关心这个,只要学习就行,所以就特别没意思。
25、事件的某些价值一定要内化到平均人的心理中;
26、T:上下关系。就是,一般跟同学说话的话可能会比较随意,但是这边家长的话你就会感觉到他是家长,所以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语。
27、“老代沟是以“代”为界定,属于生理代沟;新代沟是以“年”为界定,属于心理代沟。过去是60年代出生的人不理解4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可能是1980年的“小狼狗”看不惯1978年的“小狼狗”,而1981年的“小小狼狗”又理所当然地认为1980年的品种肯定有问题。”(7)
28、社会时间与上述两种时间不同,因为社会时间是现实的、正在生存的平均人正在或者已经经历过的时间。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其命名为平均人的有限的历史时间。为什么这样定义社会时间,主要是因为社会时间虽然也包括了现实人类整体已经经历过的、过去的历史,但是与历史时间不同的是,社会时间是现实中的、正在生存的人们(平均人)有直接的体验意义,因为这是他们经历过、体验过、直接加载到他们身上的时间。既然是直接加载的时间,就必然将现实中的平均人的整体体验包括其中,将平均人的感性夹杂其中,因此这种时间不是外在于现实中的人,而是内化到现实中的人身上的时间。而夹杂了感性与体验的时间又是与平均人生活的历程、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社会时间必然与物理时间和外在于现实平均人的历史时间具有不同的特点。
29、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网络”事件造就的新的社会空间对平均人的社会时间的影响是断裂的,即:依据“网络”事件的影响程度不同(上网比例),平均人的社会时间出现了两个层次的断裂,进而导致了社会观念上的断裂式的差异(代沟)。
30、何必大惊小怪、何必进行到底、何必瞻前顾后……
31、他说他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解放我们,不在古人的笔墨那种固定的程式的标准里面。”
32、如表六所示,青年人数字素养最高,中年人次之,老年人最低。不仅ANOVA分析显示三代人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0),而且进一步两两t检验也显示任何两代人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显著性(p=.000)。
33、代沟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借由这次比赛将会有更多同学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这也是这场辩论赛的最大意义。
34、此次研讨会以当代中国语境作为建构学术问题意识的基点,所有研究都紧紧围绕着“大众文化”和“审美代沟”两个关键词展开。在研讨会上,共有来自国内外的28名学者提交了论文并做了专题发言。研讨会共分为五个场次进行。在第一场中共有五位学者进行了发言。本次会议的发起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陶东风首先做了题为《在什么意义上谈论代与代沟》开宗明义的发言。
35、《小王子》一书中“大人怎么也不能明白我们的意思,而我们也懒得给他们解释。”可是大人却又说:“你们不解释,我们又怎么能明白呢?”完美的解释了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含义。下面我们就走进代沟深入分析了解其背后产生的原因。
36、狭义指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代沟主要存在于一般成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父母认识到文化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并以此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不会出现冲突。
37、遗憾的是,本文仅止步于数字代沟概念化与操作化,未能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与理论阐释。本文在研究重心、研究目标、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有待后继者通过以下的转向来弥补:其将研究重心从接入代沟转向使用和素养代沟。其将研究目标从概念描述转向理论阐释。其将研究视角从静态转向动态。最后,将研究方法从量化转向多元。
38、吴冠中说从一开始就喜欢梵高,一见就喜欢,在法国的时候,也是喜欢“强烈的东西”,一回来以后,都走不通,没有办法。他说得很直接,“要生存,还要我的艺术能够发展,因此我就找秀丽的办法。用水彩画,抒情的,因为这样的东西轻松愉快,大家能接受,非常受欢迎,那么这样就推着我向这边走,就是说怎么样能与人民结合,他也能够喜欢,但我也不说假话。”
39、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简圣宇对于“审美代沟”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探析,他认为,审美代沟实际上是审美的代际差异在某个特定时段或者场景中以较为显著的形态显现出来,而在审美代沟的背后,是共同记忆影响下的审美认同在起作用。
40、会议研讨正式开始之前,广州大学张其学副校长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武宝瑞主任分别致辞。张其学副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选题价值,表达了广州大学作为会议主办方之一对于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的欢迎之情;
41、1如果代沟的责任在于父母,那请问父母如何避免这种责任(对方会给出很多种方式,按照类型都进行归谬,全部归谬后就证明责任归于子女了)
42、C:没有问过,因为网络用语我很少在父母面前用,用得比较多的是表情包,他们对表情包也没有太大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怎么用。(对C的访谈)
43、(4)玛格丽特米德《代沟》“过去前喻文化和学富五车的长辈”
44、在三辩的盘问和小结环节中,双方继续围绕父母与子女接受新事物的难易程度展开辩论,正方认为父母的相对守旧是产生代沟的主要原因,而反方就此提出,正是因为父母思想相对守旧,难以改变,新一代才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45、在微观/家庭层面,我们根据其身份(祖代、亲代、子代)对同一个家庭中的样本拆分配对,共组成了3479个配对,其中邻代之间的亲子配有2805对,隔代之间的祖孙配有674对。再进一步,我们把亲子配分成中高龄亲子配(即,40岁以上中年人和其父/母)958对,和中低龄亲子配(即,40岁以下青年、青少年和其父/母)1847对。
46、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迫使他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思想进行颠覆,开始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的价值观进行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匮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措手不及,只能依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然转变的原因所在,才能带给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47、要理解代沟是如何产生的。辩题范畴是子女父母的代沟,产生的条件不只是年龄,年代,教育程度不同,容易忽略的一点是辈分。辈分不同,地位就不同,不产生代沟都难。
48、长辈与晚辈,生长的年代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不同,在各自的生活圈里活动,接触的人和事各有不同,思想和行为形成一定的差别。
49、使用意愿即父辈祖辈去尝试接受数字反哺并学习新的媒介技术甚至接受某种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意愿。这种意愿和数字反哺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往往父辈祖辈本身的意愿足够强烈,数字反哺就容易顺畅进行且效果会比较显著,反之亦然。同时在强调数字反哺接收者意愿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数字反哺发出者的意愿是否强烈,即在父辈祖辈学习过程中,年轻一辈是否表现出相应的意愿和热情去反哺。年轻一辈越是积极热情,数字代沟越有弥合的可能。
50、他说“我们看西方好像同中国很不一样,但是发现有一点,两家的自家的根源,两家的自家的精神,完全一致,这个精神是什么?两个字‘情真’,感情要真”。所以他给艺术就一个定义“把你感情深处的秘密,没办法的,拿出来,用艺术来给你传达出来”。
51、用了上述这么多的文字,只是要说明“网络”这个事件的背景与对社会空间建构的含义。说明这个事件造就和正在造就着事件式的断裂的社会空间,进而导致社会时间的断裂性,进而形成断裂式的代沟,这个“沟”是能够用年龄梳理出来,展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沟”。
52、最后附上辩论赛最终结果,希望晋级的班级能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复赛和决赛中展现出更好的自己;被淘汰的班级也不要气馁,把这段经历作为进入大学之后的一次集体记忆好好珍藏吧~
53、相信这是大多数人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不同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是生活经历以及环境不同造就而已,就如现在的年轻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老一代为解决温饱而奋斗,省吃俭用。
54、首先,社会时间与平均人正在或者已经经历的社会事件(对整体人有意义的事件,不是对个体人有意义的事件,比如:现实生活中,平均人刚刚经历过的911事件对整体人有影响,但是911死伤者家属刻骨铭心的伤痛却只是对个体人有意义的事件)不能分割开;
55、难怪刚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由曾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教育部“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第一负责人的于根元研究员担任主编。词典收词就1305条,正文38万字。
56、“我很痛苦,那么有一些老人呢,他们一样地老了,心态很平和,他们反正不搞什么创作,老了也去散一散步,走一走,坐一坐,但是我觉得很苦恼,都老了,却感情不老,性格不老,就苦在这里。”
57、社会时间的延续是指,在平均人社会生活的历程中,没有对平均人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或者将对平均人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的体验传承给没有直接体验的人身上的时间过程,即以间接体验为核心的社会延续过程。社会时间的延续是本源的。
58、初赛由六个班级抽签两两进行对决,三场比赛同时进行。初赛的辩题是消除代沟父母/子女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这个辩题着眼于家庭关系,引导同学们对“代沟”这一概念进行思考。舌战群儒谁能独领风骚,唇枪舌剑谁能一枝独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班的辩手们是如何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辩论的吧!
59、时代的迅猛发展。时代的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了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是子女反感父母、产生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就是子女的义务。
60、求新、求异、求特、求真、求率直、求性感、求性情、求个性、求感官刺激……
61、(14)如果我们只是看原始数据的交互表,没有引入断裂分析的思想,这个表就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结论会与线性的分析相似。
62、在前面两位发言人提纲挈领的理论界定基础上,接下来的三位发言人分别从不同的具体文本出发,对审美代沟的文化表征进行了考察: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杨向荣聚焦动画片所承载的影视记忆,以1980到1990年代热播的动画片为基础,对80后的怀旧情结进行了审视,并对其中所蕴涵的认同建构和审美隐喻做了剖析。
63、在代的概念化定义中,个体的生物时间(物理的、外化的、客观的存在)让位于个体的社会时间(感性的、内化的、主观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生物时间还是社会时间,常用的测量手段都是年龄。如果把跨度较长的老中青三代视作“现实代”的话,那么跨度较短的则可以视作“代单位”。
64、由于对平均人产生影响的过程(事件)是体现出各种形态的,所以无论对个人,还是平均人,历史空间不是单一的形态。生活在历史空间中的人受到历史空间的限制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比如:
65、我对2001年数据中(12)的一个变量采用了断裂式的分析,用四个模型来进行拟合,一个是线性的总模型,另外三个是断裂式的模型,分别是:25岁以下群体、25-39岁群体、40岁以上群体,之所以这么划分,因为在这个数据中,这三个群体的上网比例分别为:50%左右、10%-40%、10%以下就是说这么划分主要是看网络对这些群体的影响比例与程度。
66、舒茨谈到:“我的全部设计过程都是建立在这种假定的基础之上,即任何在我实际的和潜在的控制下在世界的一部分发生的行动,都是可实践的行动”(1)
6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系程林聚焦于青年亚文化中对“人造之美”进行追求的现象,耙梳了人类对“人造人”和“人工之美”进行创作和鉴赏的文化史,并试图探析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身份建构机制。
68、传统意义的代沟起源就是年龄偏差,特别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年龄和经历不同。会导致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而且短时间无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