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朋好友一听,这个提议敢情好啊。如果新郎官没法入洞房,这就好玩了。
2、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如: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3、受这本杂志影响,逐渐产生了向刊物写文字的冲动。我的第一篇入编的稿子刊登在2007年(上半月)第11期,内容为《从〈巧连神术〉看对联起源》。后来又陆续发表了《也说对联的贴法》《辽宁建平发现三册古联手抄本》《〈奇妙的对联〉解读》《意境传心境》《从贾宝玉题联受到的启示》等,有的文章标题也是编辑老师修订的。特别是编发《〈奇妙的对联〉解读》的编辑老师,在百忙中多次和我联系,对文中的字句反复推敲,甚至连教材中出现的错误也予以订正。编辑老师治学之严谨、对普通作者态度之亲切,令我备受感动,进一步激发了我学联、撰联的兴趣。我品尝到对联所带来的乐趣,对联自此成为我孜孜以求的志趣。
4、以上诸对句,虽然在文字流畅优美上逊于出句,但意境上均力求相称。然而奇怪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一个对句却是“炮镇海城楼”,来自于清代梁章钜编的《巧对续录》。这个对句无论意境还是格律上,都不能与上联搭配。还可一提的是,现代有搞怪机灵的联手,对以“锈堵油烟机”,虽然不甚工整,却颇为巧妙,令人捧腹。
5、有同偏旁联,如“守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安宅,富室宽宏。”也有不同偏旁联,如“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碧水淼淼,江河湖海汪洋。”
6、这副对联,上联用数字“三”,下联用数字“一”,以一对构思合理,工整独到,与故事里的情景十分相合。
7、汉字的偏旁结构,千姿百态,也被古今联家以独特的构思方法,用到对联之中,别具趣味。
8、然后嘉靖说:“阁老心高高似阁。”这显然别有意思,是说严嵩这个阁老有点心高啊。顿时严嵩和熊浃两个人惊慌失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嘉靖。
9、奁开一镜,乐鱼鸟亲人,是处淡妆浓抹,东湖不让西湖
10、问答,是对联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可以将平板的陈述变为或直白或含蓄的提问,对联形式活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1、有的人在沾贴对联时,拿起一条看看认准这条就是上联,也早对了这条最后一字落音是平仄音,面对大门的左边的门框就贴,认为是上联是左呢!这种贴法还是不对的。正确的贴法是按着你出门的左右来贴上联为正确的。找准了左联的正确贴,右边的下联就好办了,横批更好贴了。
12、这就是一副巧妙的析字联,谜底到底是什么呢?且看:“非正人”是“亻”,“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是“需”(需和雷字形相似,面字少三横为而),上联合而为“儒”字。“惯开私卯”,就是将“卯”分开在两边,“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良字去掉头上一点,是“艮”,下联合而为“卿”字。
13、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姚铁松自题联)
14、隐嵌联由嵌字联演化而来。嵌字联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字嵌入对联,使上下联相互对应,增加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隐嵌联则相反,是通过巧妙的省去上下联中的某些字,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15、这些对联,下联由上联颠倒语序构成,而语义上又有连贯,独有匠心。还有较为复杂的回文联,如:
16、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有字可传。(台湾慎德堂联)
17、下联: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小孩一个,老婆一帮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