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诗人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不可同日而语。
2、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4、内容: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6、角度:诗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漂洒,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的鲜花。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8、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9、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0、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古诗词名句赏析)。
11、“花木深”颇有意境,衬托出“幽处”之幽,幽中显静,幽中含美,抒发诗人去除杂念,忘情山水的情趣。
12、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3、 我国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但是能被人们记住的、妇孺皆知的往往是名句,而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因而对古诗词名句的考查也就成了中考的重点。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一下中考中常见的对古诗词名句赏析的考查方式。
1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5、“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16、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17、最有趣的是那个小儿子顽皮淘气,躺在河边伸手剥着水中的莲蓬。(表达了作者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18、角度:诗意: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19、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20、情感: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抒写的淋漓尽致。
21、1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22、赏析: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25、(鉴赏)罗隐原本非常爱慕云英,可是云英却不喜欢他;十年多后,两人又再相逢,罗隐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送给她。
26、四海之内都是知己朋友,无论到哪里都象有朋友在身边!
27、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28、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30、“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抒怀,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的人,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31、是的,陆游的感情并不一帆风顺,堪称是一段悲剧,这或许应归咎于封建社会的落后。即使到了只能品尝痛苦时,想找一位知己倾诉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
32、语言: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诗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33、主旨:这是一首拖物抒怀的小诗。诗人借蝉的高洁来点明人的立身行事,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
34、山高不高不要紧~有神仙在这的话他就会成名~同样水也是~说的是外面的条件并不重要~关键是自身的修养~说的是刘禹锡自己~告诉我们:内容比形式、本质比表面现象更为重要。
3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通过描绘傍晚山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
3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37、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3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3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李煜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40、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41、“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42、现实意义: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4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借具体景象,将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44、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45、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
4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此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47、《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8、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49、角度:诗意: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50、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51、“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很感人。
52、要问它怎么能够这样清澈,那是因为有着源头鲜活的水不断补充。(池塘里的水是比喻人的知识、学问、思想,而那“源头活水”是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一个人,哪怕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装了大半池水一样,然而如果就此不再学习,那么原来那点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就像长期不换水的池子也会臭一样,必须不断读书学习,把“活水”源源不断地注进自己那口“池塘”去,自己的知识学问和思想观点才能不断充实不断更新。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把难懂的书看懂时的感受。)
5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54、主旨: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概叹,而是对山河破碎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念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5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出处: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5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57、(论语·子罕)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太白集》)
5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0、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61、《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2、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6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八千____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三十年来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满布着风尘与泥土;讨伐胡虏的八千里征程伴随着白云夜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___十万____人家。
64、主旨:写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65、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6、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