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德)
3、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出自宋代欧阳修《纵囚论》。意思是:宁可为正义而死,也绝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就像是回家一样。
4、陶渊明认为,他从“古人书”中可以得到知识和娱乐。读书,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目的性,还要有选择性,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古人书”是可贵的。它是后人认识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学习世界文,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要有目的读书,还要有计划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好书,择善而从,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书!
5、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老子》。意思是: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6、(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
7、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8、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
9、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10、(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怎能。摧眉:低眉。折腰:弯腰。事:侍奉,伺候。意思是:我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权贵,让我心里不痛快呢?诗句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傲视权贵的高尚品格。
12、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13、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4、适用主题:不浮躁,社会风气,初心,坚定,自我修养。
15、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出自《礼记R曲礼上》。竟:同“境”,疆界。禁:法律习惯所不容许的事情。国:国都。意思是:到了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该国法令所不容许的事情,进入一个都城,就要先弄清那里的风俗习惯,到了某一家,就要先问清其家中是否有什么忌讳的事情。
16、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清)
17、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出自(三国R魏)曹操诗《精列》。意思是: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时候,就连圣贤之人也不免一死。
18、适用于顺应时势,看清时局,抓住规律等。聪明的人能顺应时势制定计划,愚蠢的人却违背道理采取行动。出自《后汉书·朱浮传》:“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大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
19、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20、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出自汉代徐干《中论R修本》。意思是: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人如果不乐于为善,灾祸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福的距离却非常远了。
21、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出自唐代张谓诗《题长安壁主人》。然诺:答应,应允。悠悠:漫不经心的样子。意思是:现在的世道,与人交友就必须得有金钱,金钱不够多,交情就不够深。就算一时答应了你,也不会放在心上,到最后,还是会视同路人。诗句深刻揭示了当时的人情事态。
22、 (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出自唐代邵谒诗《览镜》。咫尺:形容极短的距离。意思是:白发鬓鬓与青春红颜之间不过是咫尺之遥。比喻人生易老。
23、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教看鬓方鸦)出自宋代辛弃疾词《水调歌头》。带得:带来。鬓方鸦:鬓发如乌鸦一样的黑,比喻青春常在。意思是:将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等到江山垂老,看看我们依然是鬓发乌黑。这首词为作者给朋友祝寿所作,词以收复失地,报国雪耻与朋友互勉,其中也寄托着作者本人的豪情壮志。
24、(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25、适用于熟能生巧,练习,勤习苦练等,出处唐·储光羲《江南曲》其意思是惯在湖边居住,船小不怕风浪。
26、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出自《吕氏春秋R尽数》。户枢:门轴。蝼:《意林》中也作“蠹”,蛀蚀。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变得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说明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被侵蚀。
27、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邹韬奋(中)
28、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29、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3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1、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犯而不校:受到侵犯而不计较。意思是:做好事容易,但能够回避做好事带来的名誉就难了;不侵犯别人容易,但受到侵犯而不去计较就难了。
32、 (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出自隋代王通《中说R魏相》。意思是:对于喜欢说道的人,不可以与他商量重大的事情;对于轻举妄动的人,不可以与他长期相处。
33、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出自宋代陆游诗《五更读书示子》。万钟:形容很高的俸禄。一品:古代官吏共分九品,各有正从,一品为最高等级。苏:使苏醒,救活。元元:百姓。意思是:高官厚禄并不足念,重要的是有了机会要接济苍生,为人民造福。
34、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出自唐代白居易《续座右铭》。戚戚:忧惧的样子。欣欣:喜悦的样子。意思是:听到别人诽谤的话,不要忧惧恐惑,听到别人赞扬的话,也不要欣喜若狂。要看看自己做得到底怎么样,这样,那些诽谤和称颂还有什么可值得理会呢?
35、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
36、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出自《乐府诗集R相和歌辞R君子行》。纳履:提鞋。意思是:经过别人的瓜田,不要弯腰提鞋;经过别人的李树,不要举手端正自己的帽子。用来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尽量避免嫌疑。
37、(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38、 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39、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却天下热)出自唐代王谷诗《苦热行》。意思是:如何才能在一夜之间刮起秋风,为我扫除天下的酷热呢?诗句表达了作者想为人民解除酷热的急切心情。
40、(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41、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42、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出自《韩非子R观行》。知:同“智”,智慧。意思是:人的眼睛无法看到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观看自己的面容;人的智慧常常无法认识到自己,所以要用法则来纠正自己。
43、 (所谓愚不肖,只是自是;所谓贤人君子,只是不自是)出自清代陈确《辰下杂言R闻过》。自是:自以为是。意思是:所说的愚笨和不贤德之人,不过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说的贤德之人和仁人君子,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自以为是。
44、 (君子之学进于身,小人之学进于利)出自《文中子R天地篇》。意思是:君子做学问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德行,而小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谋取利益。
45、可以用“睫在眼前长不见”直接做标题,适用于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的事物。
46、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47、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