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世事真难托。旅舍淙淙冬雨恶。怎地觥筹交错。
3、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头上云俱黑,一片雨浪浪。——张玉娘《咏夏雨》
6、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宋·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7、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8、 夜来风雨洗春娇。 —— 吴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9、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唐·崔道融《秋夕》
10、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11、 尘香明日城南陌。 —— 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12、清代纳兰性德的《赤枣子·风淅淅》:风淅雨纤,绵绵不尽的思念。
13、唐代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是一份田园生活的恬静、淡然
14、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宋·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15、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16、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17、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18、宋代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失意的心情,黯淡且感伤。
19、烟雨外,几鱼鸟——宋·辛弃疾《贺新郎·梁》
20、韦庄,字端己,公元836年生于长安(陕西省西安市),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与当时的温庭筠并称为“温韦”,所以他的诗歌和词都是一绝,其中有很多的名作和名句,对于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这首《登咸阳县楼望雨》写得非常巧妙,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那份细腻的情感,还有对于现实的悲叹,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21、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22、⑨朱湘后期诗歌(收录于他身后出版的《石门集》《永言集》)中尚有一些激愤的讽喻之作,如《一个省城》《误解》《人性》《收魂》《四行》《三叠令》《回环调》《巴俚曲》《兜儿》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主题上趋于繁复,较朱湘以往的诗有很大不同,其中的一部分在借鉴外国诗体(triolet、ballade、rondel)方面有独特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专门讨论。
23、①本文基于一次研究生课堂实录,感谢胡玉蓥同学进行录音整理。
2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5、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26、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27、斜风细雨作春寒——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28、细雨蒙蒙,诗人从战场上转入后方,骑驴入关。满腔热血报国无门,难道这一辈子就要以诗人身份终老?诗人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伤,失意的心情,黯淡且感伤。
29、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宋·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30、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宋·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31、释义: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32、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 武元衡《春兴》
34、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唐·朱庆馀《早梅》
35、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6、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3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8、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39、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40、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41、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描写雨景的古诗句篇4:别严士元朝代:唐代
42、译文: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43、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44、⑬罗念生编:《朱湘书信集》,天津:人生与文学社1936年版,第26-27页。
45、至此可以看到,在第一个段落和第二个段落之间以及第二个段落内部,诗意是处于不断蓄积和递进的状态的。到全诗最后戛然而止时,“一声清脆的鸟啼”——最重要的事物出场了,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这一声鸟啼既打破了景致的静止格局,又改变了“无声”“期待”的心理状态。不妨将两个段落的景物转换及心理变化图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