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2、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3、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论语》为孔子弟子曾子和有子两人的门人所作。(孔子论语)。
4、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6、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8、《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精神。
9、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10、(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13、孔子五十一岁开始正式从政,为鲁国中都宰(中都县长);五十二岁升任小司空(工程部门副长官),不久升任司寇(司法部门长官),位列大夫,政绩卓越,三月而鲁国大治,“路不拾遗,男女分途”。五十三岁更以司寇之职行摄相事,等于代理宰相,协助季氏处理国政。后因齐国送给鲁君能歌善舞的女子八十八人,与一百二十匹好马,使鲁定公与季桓子“往观终日,怠于政事”。不久,鲁国举行郊祭,又未依规定送祭肉给孔子。孔子于是决定去职离乡,周游列国,那年,他五十五岁。
14、(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5、因此,《论语》成书应该在公元前400年前后。
16、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还出身宋国王室。由于古代礼制规定“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在成为公族时的祖先为孔父嘉,此后子孙皆姓孔氏。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他由母亲颜征在抚养长大,接受一般的乡村教育,包括文化常识与基本武艺,至十五岁告一段落。他曾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家境清寒,他学会许多谋生的技能。
17、(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8、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19、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20、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2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22、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23、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