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止或结束战争。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
2、释义: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3、赤壁之战:不谋而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瑜VS.曹操)
4、C项:错误。“投鞭断流”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初年,前秦统治者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的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故“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5、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6、(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7、发号施令弹尽援绝剑拔弩张兵不由将+将计就计+计无所出+出生入死
8、草木皆兵,读作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9、B项:错误。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最终大破秦军。即破釜沉舟的典故。这是发生于起义军和秦国的战争,而不是楚汉相争时期。
10、(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11、例句: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到处是~的战场。
12、(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13、(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14、C项:错误。“投鞭断流”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初年,前秦统治者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的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故“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15、诚信是待人接物应该遵守奉行的,你怎么可以拿来与兵不厌诈的用兵之道相提并论呢?
16、一天一个成语26——倾国倾城(西汉)美人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17、(裹粮坐甲):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18、(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19、一鼓作气,意思是作战时第一次击鼓,可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20、含有反词意的词语:深浅 粗细 肥瘦 开关 美丑 善恶
21、同义词组成的词语:想方设法 齐心协力 独出心裁 束手就擒
22、(被坚执锐):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23、(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2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出自前秦(苻坚)和东晋(谢安)的淝水之战。
25、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
26、(鞍马劳倦):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