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春农谚: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春争时,夏争日,一年大事不宜迟。(农业生产或天气方面的谚语)。
2、 日出时呈红色,说明空气中水汽甚多(太阳光经过水汽时,发生散射,只有红光能够射到我们眼中),如此丰富的水汽一般是阴雨天气造成,故为风雨将临的征兆。
3、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4、 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
5、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6、 农业气象谚语按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②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稻秀暖、麦秀寒”。③农业措施的气象效应方面,如“锄头底下有水也有火”。④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夏天不热,五谷不结”。⑤天气谚语,如“月晕而风,日润而雨”。⑥农业气象灾害方面,如“豌豆开花,最怕风刮”。农业气象谚语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在引用时要注意在当地生产中加以检验,因地制宜地运用。特此整编看云测天谚语、观风测天谚语、雷电声光测天谚语及观物象测天谚语。
7、处暑农谚: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8、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9、下面分享4句根据天气情况,预判年景的农谚,只做为参考了解,我们来看看这些古老的农谚还有没有道理了。四月初一是晴天,高山平地任开田这句古老的农谚很多农民朋友都是听过的,也比较容易理解。这里的四月可不是我们现在的阳历四月份,古代农民种地都是看农历的,指的是农历四月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农历四月初一是个晴天,预示着后期的雨水将会很多,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地都是适合耕作的,说明年景比较好。
10、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11、芒种农谚: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12、小暑农谚: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13、九尽杏花开,有水无秧栽,九尽杏不开,有秧无水栽。
14、小麦是北方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可以制成面粉,做成馒头等面食。这句谚语意思大概是:如果一年中种植大麦前寒冷的时间太久了,那么小麦就不用种下去了,即使是种下去根也是生不了的。
15、雨水农谚: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雨水草萌动,嫩芽往上拱,大雁往北飞,农夫备春耕。
16、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如蚂蚁、蚯蚓、乌龟、蛇类、蟾蜍、青蛙、蝼蛄、蜻蜓及飞禽、家畜等都有自己对自然界变化的感觉,它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本能的反应,例如蜘蛛在晴天回来吐丝张网捕食昆虫。当天气转阴雨时,气压下降,湿度增大,蛛丝沾上了水分粘不住物体,自身的吐丝器也吐不出丝毫来了,于是它会把网收起来,躲在安全的地方。而当天气转晴,空气的湿度下降,它的吐丝器由可以畅通吐丝了,它就会又出来工作了。所以农谚“蜘蛛张网天色晴,蜘蛛收网天落雨”就是这个道理。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摸索出动物活动异常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1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
18、在崇明流传的暴,一年中大约有近20个。暴是一种自然现象,过去由于群众缺乏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种天气现象,于是有些暴就带上一些迷信色彩,如民间流传八月初三的潮神暴,以为是海神在发脾气。当然对大气韵律活动所引起的天气变化现象,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原因,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9、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
20、小满农谚: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不满,芒种开镰。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