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诚信的四句七言古诗)。
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二句,对商鞅令出必行的做法给予高度的赞扬。商鞅开始变法,就遭到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反对,商鞅根据“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规定,坚决镇压了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使变法得以继续推行。
3、(释义):内部和外部要相互对应,言行要一致.
4、正是投笔从戎的时机,与其做个刀笔之吏,还不如从军,谋定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5、清·顾图河《任运》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6、白话文释义: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7、伤千里目:是说远望心里伤感的意思。《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8、我拿着自己的计谋献给天子,领命纵马西出潼关。终军当年请缨缚南越王,我乘车东去招降李密旧部和各路豪强。
9、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诚信的四句七言古诗)。
10、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1、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12、●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直:刚直,坦直。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13、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
14、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四句,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艰险景况。“郁纡”等二句,是写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行迹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反衬出作者心情因任务艰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
15、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1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17、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巧伪不如拙诚。
18、译文: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19、●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清·石成金《传家宝》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
20、译文: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21、《韩非子·难言》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22、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出自唐代:李白《天可度-恶诈人也》
2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24、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先秦.屈原《九章之七》
25、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26、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27、资治通鉴中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2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29、.以信接人,天下信之。——晋--杨泉《物理论》
30、《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纵横句,魏徵借此指自己曾向李密献下策,但不被李密所采纳,反被其耻笑为老生常谈。颇有苏秦不得志时的情景,英雄无用武之地。
31、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真诚。亏:亏蚀。
32、——《乐府诗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33、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
34、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九章·抽思》
35、●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36、《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37、译文:纵然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38、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认为人类生而有罪,所以种种灾难随着原罪而来到人间。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
39、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40、《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41、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天不容伪。
42、而对于就诗论诗认真探讨的网友,他还是保持了风度的。但对于充满恶意骂他的人,忍不住回骂一句,或许于其风度有失,却也是人之常情。扪心自问,若是我遇上这种事,也是要忍不住骂街的。
43、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44、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45、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47、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48、《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叶适《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吴兴李公,以诚信质直事孝宗。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49、《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50、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51、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52、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53、“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元稹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54、●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谓为人要光明正大、忠诚老实。
5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56、正是投笔从戎的时机,与其做个刀笔之吏,还不如从军,谋定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57、明·朱之瑜《诚诚二首》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5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59、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60、明·薛瑄《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61、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62、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63、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64、白话文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65、九交贵人,说的是圈子。你走进什么样的圈子,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唄。
66、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
6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68、宋·吴处厚《青厢杂记》诚:真诚。感:感触。
69、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巧伪不如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