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荀子生平简介【63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3-06-12 04:18:18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荀子生平简介【63句精选】

荀子生平简介

1、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2、   历史更迭,世事变幻,但荀子思想在历史的演变中被一次次实践,得以验证。因此,荀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仍值得肯定和推崇。为大家熟知的主要思想还有“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不可以已”的教育观;“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的世界可知的认识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性恶论;“隆礼重法”、“礼法兼治”、“强本节用”的治国论以及“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政裕民”的民本思想等等,均与事物发展规律不谋而合。

3、俗话说,出名有风险,一年后,齐王便以田文独揽大权,独断专行为由,罢免了他的官。迫于无奈,田文只好回到薛邑,而他的门客们见田文落魄便纷纷离开,只有冯谖不离不弃。

4、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5、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6、     《史记·李斯列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7、之所以说人之性“恶”,是因为饥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生儿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天然之性加以人为的节制和引导,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争夺、暴乱和相互残害。所以说要想达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为地用礼义法度来制约人之恶性。

8、我们把荀子的生年定为公元前333年,是基于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从韩非子那里知道,荀子与燕王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作为荀子的学生,韩非子的话是可信的。他说:“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僇。”这是不能有任何怀疑的。在荀子离去两千三百年后,寻找他的足迹,唯有其身边亲近者的话最贴近历史的真相。也只有确立了荀子参与了燕王哙的禅让事件,才能确定司马迁“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的正确性,有关年十五游学于齐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9、荀子离职去赵的时间文献没有交代,应该不会太长,或数月足矣。兰陵县令任上,荀子没有其他信息,我们所能猜测的是,他一边工作,一边著书教学,“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14)终老于兰陵。

10、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伊氏(今山西省安泽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观文明古国华夏史,荀子堪称儒家思想扬弃之先哲,法家思想之先导,民本思想之先见,唯物史观之先觉,散文词赋之先河。

11、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12、荀况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荀子把天、地、日、月、星星等和万物一样看做是自然存在的东西,按照一定的规律自然变化,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荀子在2000年前就能够有这样进步的思想,是很难得的。他不但不承认天神的威力,而且主张人的力量可以制服天。人应该控制天,人也是能够“制天命而用之”的,这是荀子与当时其他学派大不相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十分进步、极有积极作用的。

13、他们原以为田文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居然是个身材瘦小的男人,见此情形,赵国百姓议论纷纷。(荀子生平简介)。

14、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15、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16、   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当代大儒徐复观也曾高度评价荀子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17、    国学研学基地:依托深厚的荀子文化打造“荀学”主题研学基地,设立多层次的修学课程,包括礼仪研习课程、荀学专修课程、国学文化体验课程和社会体验课程等,与各大院校合作打造成为“户外第二课堂”和研学旅行目的地,弘扬与传承荀学文化和传统国学文化。

18、   他的治国理论,与我国的法制建设,倡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极其相似。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篇》)

20、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21、西汉刘歆《七略·诸子略》中,又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

22、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仲尼》

23、(作者简介:王善鹏,山东兰陵人,东方荀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枣庄市市中区作协副主席。)

24、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25、《劝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26、荀子反对禅让的观点,在其《荀子·正论》中可谓旗帜鲜明:

27、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28、兰陵的孙姓,他们也是荀子的后代。笔者曾经到兰陵考察,拜访过荀子终老的地方——兰陵。它如今是山东苍山县的一个镇。荀子晚年曾经在兰陵做过十七八年县令,于公元前238年被罢官,以后仍然居住在这里教书,写文章,最后死在兰陵。兰陵东南二里许,有高大的圆形荀子陵墓。兰陵镇东南六公里有孙楼村,是荀子当年罢官以后居住和教书的地方。

29、    后圣荀子实景演艺:以荀子的生平脉络为叙事主轴,讲述荀子从诞生—大成—扬名的故事,深入展开其对于生态、养生、教学、政治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后圣形象。

30、       《史记》是最具权威的历史文献,假如没有司马迁,我们可能至今还在混沌中活着。而就是这位叫人仰慕的司马迁,却在荀子身上有惜字如金的嫌疑。洋洋五十多万字的《史记》,真正用在荀子身上的,只有区区一百九十二个字,确有厚此薄彼的情形。想来,司马迁也并非不想把荀子写得更详尽一些,也并非不想直言相告,他毕竟晚荀子近二百年,一些细枝末节或许掌握不多,也只能如此轻描淡写了。

31、这个齐宣王、威王的说法显然是有误的,按照先后顺序应是宣王、闵王,而荀子五十岁时,正是闵王十七年。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东汉应劭的话在此就可以推翻了。应劭曾说:

3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荣辱》

33、主张: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3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5、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6、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37、     之所以说它是一条重要信息,是因为在字里行间,司马迁给我们提供了荀子的死亡时间。从“因家兰陵”、“嫉浊世之政”、“推儒墨道德”、“序列数万言”等字眼,我们推断荀子不可能与春申君同年而卒。

3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9、     从我们兰陵镇桥头村去我的姥娘家孙庄,必然经过“坟子青”,也就是荀子墓,我在《寂寞荀子》这篇文章里曾经有过介绍。有关荀子的政绩,在兰陵民间传说甚多,他最大的功绩是在兰陵教学。至今,荀子“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在兰陵妇孺皆知,说明荀子对兰陵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一生中,曾经有过三为祭酒的辉煌,也有到处碰壁,不为人赏识的黯淡。而在兰陵的晚年时光,他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所幻想的“一天下,财万民,长养人民,兼利天下”的和谐愿景,曾在兰陵大地初见曙光。

40、      对此,廖名春先生有着同样的推断。他在《荀子新探》中说:“我们假设荀子在春申君死后又活了两年,即公元前236年才辞世,那么,在这两年里,他既见到了李斯相秦,也在兰陵写下了《成相》等著作。”荀子被废两年后去世的推断,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41、有些气量狭小的人不免眼红,到处说荀子的坏话。齐王听信谗言后,渐渐和荀子疏远。荀子决定离开齐国。这时,他已是81岁的老翁了,不知往哪儿去,心情沉重万分。听说楚春申君爱好贤士,决定到楚国去。春申君仰慕荀子美名,决定请他担任“兰陵令”。  

42、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43、刘邦很开心,就重赏了叔孙通等人,儒家弟子们在西汉初期,重新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44、很快,冯谖便驱车来都了薛邑,他派人将所有欠债的人都聚集到一起,对完账目后,他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免去了所有的欠款,还当众将契据焚毁,薛邑百姓都感激不已。

45、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4)

46、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荀况博学善辩,年轻时便到学者荟萃的齐国“稷下学宫”讲学,齐襄王时曾三次被推为“祭酒”(学宫之长),成为享有很高声望的学者。以后,他游历秦、赵等国,从事政治活动,同这些国家的当权者讨论富国强兵问题。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杀,荀况也受株连而免官,居于兰陵,直至老死。

47、此时的秦王已经有了些醉意,宠妾见状,便继续劝说道:“依妾身愚见,您不如放了田文,如此,天下归心,也能彰显您的气度和秦国的大国风范。”

48、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儒效》

49、荀子,赵国人,名况。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年闵王之季。(13)

5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荣辱》

51、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52、孔子博闻强记,勤奋好学,成名很早,二十岁左右就很有名气,三十岁左右就开始有第一批弟子前来跟随学习,最多时曾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53、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荀子·子道》意思是:知道了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54、“劝学”:劝各位“终身”学习,也许我们无暇去学一些机械性的东西,但可以去发掘一下潜在的知识灵活性,我们可以去尝试一下接触一下,让自己真正融入到学海之中——生活之中,事物万变,引发无数思考;书中,问题万千,获得清楚思维;家里家外,人人之间,交流也是一种技能。不必去深究,却得学技巧,更好地融入社会人群中……所以,学是无边的,更是无止境的,树立良好态度——“终身学习”是培养我们开发脑力,获得无形力量的好方法。

55、就在此时,田文的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鸡鸣,随后,附近所有的鸡也开始跟着打鸣。听到鸡叫的守关士兵虽然心生疑惑,但还是按照规定打开了关门,放田文一行离去。

56、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57、冯谖给田文献上的保命之策便是狡兔三窟典故的由来。而田文也正是因为冯谖的计谋,在齐国安安稳稳地做了几年相国。

58、    荀子法制公园:围绕荀子隆礼重法、礼法并治的法治思想,在景区入口区域设置法制公园,通过现代的景观装置建设叙事的法治长廊,将“法治典故、法律条文、法律问答”等融合进去宣传,将法治文化融入美丽风景,让漫步于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的游客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59、如果说孟轲承继子思学说,形成了儒家正统派的话,那么荀况则猛烈抨击子思、孟轲,形成了儒家内部的反对派。荀况反对孟轲,不在于反对孟轲对人的重视和高扬,而在于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与孟轲不同。荀、孟分歧的基本点在于:孟轲对人的理解,重在发掘出人的内部世界——自我意识,从而确立人的主体性,再从人的内部世界拓展出人的外部世界——人对自然的主导、人与社会的联系。相反,荀况对人的理解,则重在肯定人的外部世界———人对自然的主导、人与社会的联系,从而确立人的主体性,再从人的外部世界入手来塑造人的内部世界———自我意识。简言之,孟轲是由“内圣”而“外王”,荀况则由“外王”而“内圣”。这种对人的理解的不同,导致了荀、孟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形成了荀况的独树一帜的人学体系。

60、田文见此三人本事平平,可秉持着多多益善的想法,还是将他们留了下来,并且一律厚待他们。

6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

62、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后世尊称他为“至圣”。

上一篇:用得意忘形造一个句子【81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劝学荀子高中原文诵读【70句精选】
  • 劝学简介【38句精选】
  • 曹丕的儿子人物简介【24句精选】
  • 风之谷简介的微博无奈说说(在一个充满绝望的世界,我们仍)
  • 冰心简介资料【30句精选】
  • 苏格拉底简介视频【65句精选】
  • 苏格拉底简介200字【32句精选】
  • 贝多芬的悲惨人生简介【64句精选】
  • 鲁迅简介100字左右【37句精选】
  • 海伦凯勒简介视频【25句精选】
  • 海伦凯勒简介300字【23句精选】
  • 海伦凯勒的故事简介50字【65句精选】
  • 教师风采简介100字【78句精选】
  • 教师风采栏自我简介【91句精选】
  • 苏格拉底简介及作品介绍【28句精选】
  •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简介【94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压马路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关于蘑菇的说说短句【100句文案】
  • 工作改行发励志朋友圈【100句文案】
  • 儿童骑自行车说说【文案100句】
  • 到家报平安的说说【100句文案】
  • 最新个性说说

  • 荀子生平简介【63句精选】
  • 用得意忘形造一个句子【81句精选】
  • 吴明山的微博心寒说说(如果我不向你求婚,我会后悔一)
  • 拟人句优美句子【35句精选】
  • 2023水溶c的空间心情说说(曾经的恋人,现在的路人。)
  • 劝学荀子高中原文诵读【70句精选】
  • 劝学简介【38句精选】
  • 余晓红的微博唯美说说(一个人活着,既为了自己,又为)